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8章 高太后独霸朝纲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文彦博此时已经有八十一岁了,司马光又与吕公著召程颐为秘书郎。程颐入京,任崇政殿说书,奉命修定学制。于是诏举经明行修的士子,于是设立了十条科举士法:一,行义纯固,可作师表。二,节操方正,可备献纳。三,智勇过人,可备将相。四,公正聪明,可备监司。五,经术精通,可备讲读。六,学问该博,可备顾问。七,文章典丽,可备著述。八,善听狱讼,尽公得实。九,善治财赋,公私俱便。十练习法令,能断清谳。这十科条例,都是由司马光拟定,请旨颁令。

    司马光见高太后对他言听计从,因此干劲十足,无论大小政务,都亲自裁决。司马光还上书皇帝,认为王安石当政的时候,夺取的西夏土地不能要,要全部还给西夏,如此才能让西北边疆和平。并恢复此前已废除多年的给予西夏岁币“赏赐”,用钱来换取西夏的称臣。

    司马光认为是“夏国主李秉常被臣下所囚,所以才向宋朝求救,朝廷兴兵讨伐是给李秉常帮忙。可是当时主持新政的王安石等人,却顺手将人家的土地给占领了,还将这些当成是自己的功劳,这些人实在无耻,所以这些地方得归还给西夏,以彰显宋朝的大国风范。

    司马光还举例说明,以前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倔强岭南,汉文帝即位,赦其大罪,遣单使往谕之,佗稽首请服,累世为臣。司马光此举,纯粹是想因为这些地方是王安石手中打下来的,因此要把王安石的业绩抹掉。

    司马光又说这些地方不能种地,又不好防守,安排兵马在这些地方守卫,就是浪费粮食,实在没有什么用处。司马光认为“中国得之虽无利,敌人失之为害颇多”,与其让西夏老惦记着这些地方,不如我们主动把这几块破地方归还给他们,“如此则西夏忽被德音,出于意外,虽禽兽木石,也将感动,况其人类,岂得不鼓舞抃蹈,世世臣服者乎”。

    司马光的建议在朝廷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大多数朝臣都反对司马光的行为。原本司马光是想把兰州和熙州全部送给西夏,但是在朝廷内外的压力下,司马光只让了一步,将米脂、浮图、葭芦、安疆四寨送给了西夏。

    司马光做完了这件主动割让领土给西夏的大事之后,就呜呼哀哉了。司马光一生其实只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写了一本《资治通鉴》,二是废掉了王安石的新法,三是主动割地给西夏。后来哲宗亲政,对已死了的司马光夺谥毁碑。

    司马光死后,吕公著独自执掌大权,一切升降官员,依然按照司马如光的做法,升吕大防为中书侍郎、刘挚为尚书右丞,苏轼为翰林学士。苏轼由于是新法的反对者,于是奉召进京。不到十个月,苏轼便升迁为清要、侍读。

    一夜,苏轼在宫中值班,由中旨召见于便殿。高太后问苏轼道:“你前年当什么官?”苏轼答道:“常州团练副使。”高太后又道:“现在当什么

    官?”苏轼答道:“待罪翰林学士。”高太后便问道:“你知道为什么你能突然升任此官吗?”苏轼对道:是因为太皇太后,以及皇帝陛下的垂青。”

    高太后道:“并不是这个缘故。”苏轼又道:“莫非是由大臣举荐的?”高太后又摇了摇头。苏轼惊愕地说道:“臣虽无状,不敢由其他的途径升职。”高太后这才说道:“这是先帝的遗意。先帝每次读了你的文章,必称奇才奇才,但是还没有来得及用你。”苏轼听了,不禁感激涕零,放声大哭。

    高太后也陪着哭泣,哲宗见他们对哭,也忍不住呜咽起来。还有左右内侍见状,也只得装模作样掉眼泪。高太后见状,觉得演得差不多了,就对苏轼道:“这不是临朝时候,君臣不拘礼节,卿且在旁坐下,我要询问一切。”说完,命内侍移过锦墩,令苏轼落座,苏轼谢恩坐下。高太后随口问了几句,无非是国家政要。

    苏轼随问随答,极力迎合高太后的心意。高太后果然大喜,特赐茶给饮。苏轼饮毕,高太后又对内侍道:“可撤御前金莲烛,送学士归院。”一面说,一面和哲宗入内。苏轼对着虚座前装模作样,拜跪了一番,由两个内侍捧着烛火送他出宫,由殿至院。

    苏轼因此感恩戴德,经常借言语文章,讽刺规劝时政。卫尉丞毕仲游写信告诫苏轼道:“你不是谏官,官职也不是御史,却喜欢论人的长短,恐怕是抱着石头去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