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求雨,这跟主动承认自己的德行和统治存在过失有何区别,这不是当着整个长安的百姓抽他的脸吗?
再说了,要是他这个皇帝去祭天,最后还是没能降下雨来,传了出去,老百姓会怎么想,恐怕到时坊间就会有他德不配位,被上苍抛弃的谣言了,这种会极大动摇自己统治地位的事,杨开隆打死都不会让其发生。
也是为此,杨开隆也顾不上什么五天一朝会的规矩了,直接下令隔天再次上朝议事,一定要议出个结果来,反正不能让他这个皇帝一人背锅。
于是在今日寅时,百官又早早的聚集在大明宫外,等待着宫门开启。随着宫门上的铜钟敲响,百官也纷纷顺着宫道往大明宫内走去,而与百官不同的是,韦信则有专属的小轿子,一路将其从宫门接至宣政殿。
此时的韦信,已是汾阳县公、当朝司徒兼任右相,有如此超然的待遇实属正常,加上他的年纪大了,这条走了三十年的宫道对他来说已经开始变得漫长,坐轿子省力不说,也可以避免气喘吁吁的在君前失仪。
于是在一众同僚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中,韦信坐上了专属于自己的轿子,任由宫人抬着他往宣政殿走去,而他没有注意到的是,此时一个年岁五十,长相比他还要苍老的官员,正裹挟在后方的人群中,默默地往前走着。
此人正是张伟的老相识,工部承务郎庞兴,当初因为驰道的事,朝廷赏了他一个朝散大夫的官职,虽然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权力的加官,但也足以让庞兴有资格参加朝会了,而庞兴则心不在焉的看了一眼天色,随后眼中露出了沉思之色。
到了宣政殿前,百官换过便鞋,随后依照官职大小、各部座次排列跪坐,端正神态、坐姿等待皇帝出现,隋唐时期的跪坐礼仪相对于秦汉之时更为规范,尤其是上朝议事时,对坐姿、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要是因为君前失仪而被闲得蛋疼的御史告上一本,就算无事也颇为麻烦。
“陛下到!”
随着宦官的一声唱传,杨开隆也出现在宣政殿,随后缓缓的走向龙椅坐下。今天的杨开隆头戴通天冠,上附金博山为装饰,身穿玄衣(黑色上衣)和纁裳(浅红色的下裳)的冕服,冕服上绣有十二章文,下缀十二旒(垂下来的玉串),以彰显其身为天子的尊贵。
“臣等拜见圣人。”
百官依照礼仪,在杨开隆出现的时候,皆已起身等候,待杨开隆坐下后,百官先是叉手赞唱,随后稽首再拜。
杨开隆身体微微前倾,点头示意:“众爱卿平身。”
这个时候,纳言(门下省长官,正三品,一般会同时兼任宰相职,唐时改名侍中)走到百官东北位置,面朝西,大声宣布道:“有制!”
“谢陛下。”百官便再行跪拜礼,最后恢复跪坐,正式开始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