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湖汉北,从工部挪用了手艺最好的匠人,专门从福建广东购买铁料,照着刘之纶那副胸甲为样,为每人量身定做了一副甲胄,光是胸甲的工价就要百两——里头当然有各种猫腻,比如那座水力锻机朕就不觉得值那么多钱,从福建海运来的闽铁也肯定不值那么多钱,但看在盔甲成品符合朕意的份上,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这些甲胄从肩甲往下都是旧式布面甲的护臂,腿甲亦是如此,可以利用现有的生产线和匠人,至于欧洲那种甲裙、臂甲和腿甲就免了,虽然朕也知道那是好东西,但加工起来太过费事费力,大明已经不是太祖、成祖皇帝手里的大明了,能省点就省点。
唯一不能省的地方就是头盔,这些头盔一改本朝惯用的大帽、凤翅盔,改为夏雷尔样式,带可掀式面罩的头盔,毕竟手脚首创还能撑一撑,头上来一下人就当场没了,这是朕砍了几千人砍出来的经验,所以唯独保护脑袋和胸腹要害的盔甲不能缩水。
不过这也就是帝选营大批列装时会如此节省,朕的亲卫都是全套的板甲,手脚都包裹在整块甲片中,每一片甲叶都是精工打造,穿着这一身上了战场几乎刀枪不入,只是为了射箭而没有配备铁手套。
虽说这一身极重,但其实板甲相较于大明传统的布面甲而言,不仅没有更重,反而更加轻巧,穹甲结构不仅穿起来更加省力,驼载锦衣卫的马也可以少背个十斤重的分量,但朕给这些亲卫配备的战马可都是御马监精挑细选的好马,不仅极为膘肥,朕还亲自对马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工作,让马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是以这些马匹打起仗来极为卖命。
朕将两根手指塞进嘴里,狠狠一吹,尖锐的口哨声就是命令,锦衣卫们纷纷从鞍袋里抽出了角弓,这些弓都是用上好的竹子和牛角所制,最软的也有一石。
尽管身着板甲不适合拉弓,但只是不适合射箭,多练练还是能克服的,朕也取出禁军制式马弓,这弓足有一石五力,但朕用起来还是嫌软,不同于短兵,弓能有多少力,全看弓有多硬,射手纵使有千钧之力,弓不够硬也是白搭。
但朕惯用的那副四石铁胎弓太长,不适合在马上用,而且硬弓要配合重箭,不然也一样是白搭,而四石的弓所用的箭足有八两重,朕是去打仗,不是去射太阳,在马上也带不了多少大箭,当然是用不上这弓。
而且这种专用的箭在关外一旦损毁无从补充,弹药通用化是很重要的,林丹汗日子过得惨淡,他有不少弓手已经用完了铁镞,只能把骨头、燧石磨尖,捆在芦苇杆上当箭用,连箭羽都粘不起,与之相比,朕好歹还有正儿八经的弓箭使,就不要再挑三拣四了。
矢锋阵小步快跑,从一帮正在逃跑的蒙古步兵间穿过,有几个脑子不好使的蒙古人只顾着扭头看身后的追兵,没看清面前的骑兵墙,被高头大马撞到在地,马蹄一阵乱踩,估计是凶多吉少。
掌旗官把旗枪高举,上头画着个日月,在风中招展,骑士们大喝一声,矢锋阵两翼展开,挡在女真骑兵和蒙古人之间。
所有骑兵都默不作声,看着远处靠得越来越近的女真甲骑,唯有一个千户喝道:“上凿头箭,预备——放!”
弦响连成一片,嘎吱声中,一支支箭羽染成红色的长箭劲射而出,直取来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