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九章买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冷凝凝提到买断的事,邪不凡心中猛地一震。

    说到“买断”不得不说上多说上几句。

    “买断”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词,似乎是继承包以后拯救国有企业的又一个法宝,是承包制的继承和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承包制的推行,貌似改变了以前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的情景。后来,承包制开始急速演变发展,迅速延伸到各个行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似乎只有承包才能拯救国有企业的未来。

    不可否认,承包制的短期效益是非常明显的,给当时疲备不堪的计划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但,当承包发展到企业数年以后,人们渐渐地发觉,这种短期的效益有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短期效应。承包主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根本不顾设备的状况、工人的死活,尤其是在承包后期,恐怕只有疯狂这两个字才能形容。设备坏了,根本不修,只要能转就成。实在转不成了,花几个钱,想办法糊弄上,继续运转。

    毫无疑问,这种短期行为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当人们还沉浸在承包制的短期效益所带来的巨大喜悦时,它的弊病开始显现了。当承包到期,国家收回企业时,那企业的资产已大大缩水,企业的装备已破旧不堪,本来应该使用十年的设备,一年下来就全部老化了。

    这里面的帐,恐怕没有人去细算,如果细算的话,那巨大的国有资产流失恐怕远远超出当时承包所获得的短期效益数倍不止。

    时间久了,有些精明的领导似乎也看到了这种情况,开始研究对策,最后一致认为这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长期分离导致的结果。于是,一个惊人的现象应运而生了—“买断。”

    所谓“买断”与承包不同,就是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同时卖给企业的经营者,这样企业的所有权就由国家手里彻底转到了个人手里。

    也许就是说,国家通过某种方式,将企业的包袱转给某个经营者,让他去承担企业的风险。

    这里面,就有了一个巨大的机遇,如果你有本事,能够将企业起死回生,那么偿还债务后的企业就彻底变成了你自己的财产。正应了那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有了这个巨大地诱惑。一些大胆地人勇敢地进行了“买断。”因为买断地过程。基本上用不着你花多少钱。有地甚至一分钱不花、或是国家给你点补贴。但说好了。企业风险自担。一旦企业亏损。那由你自己一个人承担。

    从理论上讲。这是合理地。但实际中。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那些买断地人。根本就没有足够地资产去偿还企业未来带来地巨大地风险。即使把他地房子、老婆、孩子、甚至把下几代地资产都卖了也承担不起。这就使得这样地风险自担成了名存实亡地东西。

    很多人。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