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宗望兵临开封城下,各路勤王之师纷纷往京城赶去。河北、山东各路大军,也都朝着京城方向靠拢。
眼看着各路大军都要来了,完颜宗望这才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所以,他才果断撤兵的。
可是,如今完颜宗望北归,在夹堤大败。西路军完颜宗翰在太原遇阻,也只能无功而返。皇帝赵桓一看京城保住了,便下诏让各路勤王师解散回乡。
当时情况危急,京师岌岌可危。于是朝廷同意各路大军可以自行募兵,许多地方厢军还有临时组织起来的民兵人数众多,他们急于奔赴京城解京师之围。
现在开封城保住了,皇帝赵桓便下诏各路将领,遣散这些临时组织的地方武装。最让人气愤的是,朝廷对这些遣散的地方武装,没有任何的补贴。
这就造成军中将士极为的不满,我们听说京城被围,提着脑袋来入京勤王。结果呢,朝廷是卸磨杀驴。
那些被遣散的地方武装还有民兵组织更是怨气冲天,朝廷不发一文钱的遣散费,让他们自行解决。许多民兵不得不沿途抢劫,更使得各地大乱。
种师道回京即被皇帝召见,被赵桓拉着手一口一个老种亲切的叫着。赵桓对朱玉平也是褒奖有加,连连称赞朱玉平的功绩。
可转身之后,赵桓就遣散了各地勤王师。对于朱玉平,赵桓没有任何的加封赏赐。
朱玉平也不在乎这些,只要打败了金人就好。可这些时日,朱玉平愈发觉出不对劲。
首先,朱玉平不是禁军统领,没有了上朝参政的资格。只剩下,一个国舅爷的虚衔。这本就合朱玉平的脾胃,他也不想在朝中参与那些勾心斗角。
可是赵桓丝毫没有恢复李纲等人官职的意思,直到朝中有人看不下去,纷纷上书情愿。
尤其是,太学生陈东等人集结了上千学士在宫门外联名上书,要求恢复李纲的职务。
一开始,朝廷不予理会。知道这日散朝,李邦彦和白时中以及张邦昌三个宰相一同下朝。
他们早就看到了闹事的太学生,老奸巨猾的白时中招呼二人:“快些走,莫被这些酸儒发现。”
李邦彦和张邦昌也知道这些太学生不好招惹,三人出了宫门便倚着墙角准备遁走。
群情激昂的太学生在宫卫们聚集许久,早有人不耐烦了。有眼尖的人很快就发现了他们,有人高声叫道:“几个相公下朝了。”
太学,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记录,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生基本上属于是贵族子弟。
到了大宋朝,太学生更是硬刚朝政,甚至于敢逼宫。难怪后世有人评论,说"中国太学生之救国运动,始于汉,盛于宋,……"
这些太学生都是满腔爱国情怀,早就看不惯朝中的昏官当道。有人说,皇帝迟迟不肯恢复李纲等人的职务,就是李邦彦等人从中作梗。
李纲这些人性子太直,很容易触怒皇帝。不像是李邦彦等溜须拍马之徒,皇帝自然喜欢后者。
“奸相!”人群中,不知有谁喊了一句。
很快众人的情绪就被煽动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