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桑达来水电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男儿当志在四方;成年的儿子立志奋发又自强,父亲骄傲对人讲,孝敬父母人人夸,代代相传好榜样。大浪后浪推前浪,儿子总比父亲强”看着他乐观积极的态度和那种知天命自得其乐的悠闲,我好生羡慕。

    (四)不愿来,到不愿走

    段里为解决桑根达来等偏僻地区职工长期跑通勤的难处,采取一年轮换驻勤,期满后再换下一批的办法。以往很多职工不愿意来,即使来了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活不愿意干,设备没人精心管理,有时晚上聚在一起喝酒、打架、闹事。今年邢志平、段志忠、栗晓东、冯晨光等几个人期满一年后,向段里主动申请要求继续留在这里工作。原来这里施行上10天班回家休10天的轮换方法,大家在这里相互处的非常融洽,遇到有任务时,谁干啥不用吩咐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去做。公司对这些偏僻地区格外关照,风沙补助、地区补、线补等,光发到手的就有三千二三百元,比机关里的科长们还挣得多。吃饭不用愁,食堂有冰箱、冰柜、消毒柜等设施一应俱全,想吃啥只要提前和管理员打声招呼食堂就做啥。另外车间主任赵金峰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首次调来的职工,集体都要给他们“接风”要调离的都要“洗尘”买上一堆羊骨头、牛骨头、牛羊肉,弄上几个实惠的大炖菜,单身们围坐在一起小酌一杯,唠唠家常,说说心里话。话匣子一打开,家的气氛便油然而生。单身们的故事个个感人,李庆久的母亲患上肺癌去世了,他遗憾没能照顾到老人,尽到一个作儿子的孝心。王保平妻子在商都工区,孩子在呼市母亲那里照管,5岁的孩子患上了重感冒肺炎,只能让父母带着去输液---。透过二楼窗户,工区几个人正在往车上装电缆,准备去柴达木站配合工务道岔改造施工。站在车上盘圈的、绕线的、松线盘子的配合默契,1吨重的铠装电缆用了二十多分钟就被轻松地装上了汽车。正如张海宽所说的,赵主任无声的命令,让你不得不尽力去干,干不好都不好意思。以人为本,人尽其用,或许这正是管理之道。

    (五)单身生活

    段里一直从各方面倾向这些偏僻地区。如今桑跟达来工区建有职工之家,新铺的地面、粉刷一新的墙面。崭新的书柜和新更换的图书,再加上几幅笔墨字画,淡淡的书香便充盈满室。职工活动室有乒乓球,多功能健身器材,各种球类用具。院子里是硬化的篮球场。有线电视是段工会与桑根达来地方有线电视部门联系,从2公里以外专线接过来的。以前这里的职工总是为喝水发愁,每次刚来这里拉肚子,回家就好了。在这里生活时间一长还掉头发。公司今年对这里进行了饮用水改造,如今就连各配电所都有了净化水设备,工区有可供20几人用的净化水设备,两个配电所和工区都安上了可供做饭和洗澡用的热水器。这些单身们工作之余打打乒乓球、羽毛球,玩玩篮球,每天早晚在健身器材上还练上一阵子,用王新生的话来说是“挺滋润”

    我们集通线上有很多这样的工区,这些职工们虽然身居“穷乡僻壤”虽然面临着工作生活上的缺憾,但是他们能以积极乐观的方式工作生活着。我时常想,或许正因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的生活方式,他们才少了都市的烦躁和无止欲求,少了精神上的无奈和空虚,只有对于生活淡淡的品味和执着。当环境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无可躲避和选择之时,积极面对,以苦为乐,我想,这大概更是人生的另一番意境。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