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个名不符实的治所,也能让刘备踟躇满志。刚刚招揽了些兵马,袁绍的大军杀回来了。仗着兵多地形熟,加上袁绍的名望,渤海郡又丢了一半。打呗,人家都打到门口了,能不还手吗?刘备这一边整顿兵马,一边派人向公孙瓒告急。
而公孙瓒也在忙,忙着跟刘虞掐架。上次有袁绍军助阵,还杀他们大败。挟大胜之威,便开始攻略幽州。别看刘虞是个好脾气,可是人家得民心啊。不但幽州本地的人反抗,就连跟公孙瓒有不共戴天的乌桓,也派兵来帮助刘虞。在他们看来,刘虞在幽州,自己还能得些好处。公孙瓒壮大了,只能被动挨打了。
至于公孙瓒的盟友:张扬和韩馥,则只是在那里喊的厉害,一兵一卒也没出。这两个袁氏门徒,只是在道义上谴责袁绍,要让他们对抗有一州之地的袁绍,那就难如登天了。他们那三万人,硬是让袁绍三千人逼的,连壶关都不敢出。
在这种形势交错下,公孙瓒一咬牙,硬是抽出一万人(总共才五万),让赵云带兵去增援刘备。自从洛阳回来后,公孙瓒便开始培养赵云。现在本来是个菜鸟的赵云,对于指挥骑兵,也称得上合格了。
有了关张赵三员猛将相助,又有了同乡简雍相助,倒也能守住地盘了。也许是上天怜悯,消失掉的陈宫,突然出现在刘备军中。这一下子刘备就开始反击,跟袁绍在渤海展开了拉锯战。
“公台,真是太感激你了。要是没有你,现在我都被赶出渤海了。”刘备双目含泪,紧紧的拉着这个中年文士。
大概是经常被刘备这样握着,陈宫倒也没抽出手,只是笑着说道:“宫遇主公才得施展,安有伯乐谢千里马?”其实陈宫却叹了口气,投靠刘备实在是无奈的选择。本来他看好曹操,结果人家曹操还没等他出现,就成了衮州牧。麾下左右军师,俱是不亚于自己之人,何况还有那么多谋士。
思来想去陈宫放弃了,投靠曹操的念头。现在他都到了不惑的年纪,再不选择个好主公跟随,怕是就没有机会了。同样的原因,使他不能投袁绍和袁术。自己并非什么世家之后,哪里能让这哥俩瞧上眼。至于其他诸侯,则跟这几家差的甚远。
像孔融刘表之流,能守住自己的地盘就不错了,哪能指望他们能扩张。至于陶谦嘛,年轻的时候,倒是一个刚烈之人。可是现在已经风烛残年,怕是没多少时间了。董卓倒是求贤,可是能投他吗?
本来想北上看看公孙瓒怎么样,没想到在途经渤海时,正好碰上袁绍攻打渤海。就这样陈宫就留下来了,结果巧遇到微服私访的刘备。与刘备交谈后,发现这个“汉室宗亲”倒是个有大志的人物。现在他身边正好没谋士,说不得是个值得投效的主公。
就这样陈宫便投靠了刘备,开始为他出谋划策。而正在为缺谋士发愁的刘备,得了这么个牛人,马上以师礼待之。刘备充分发挥了他,与手下睡则同寝的优良传统。每天拉着陈宫,跟他来个抵足而眠。
被刘备礼遇有加的拉拢下,陈宫也就彻底死了心,决定跟着刘备干了。他可不是含糊的,借助赵云骑兵的威力,分成若干个小队,将袁绍的粮道搅的一塌糊涂。而正面关张的冲击,也让袁军渐渐退却。现在不但收复了湿地,更加打到了涅阳,兵锋直指南皮。
“公台,你看是不是趁势拿下南皮?”刘备说这话的时候,带着一丝志得意满的意味。任谁从最初不过五千人,发展到麾下三万兵马之众,也难免会意气风发。当然对于那个变态的曹操,刘备只是惋惜郭逸投了他,才建立如此大的功绩。
陈宫想了一下,低声对刘备说道:“南皮是袁绍的老巢,派心腹审配镇守。而在外则是大将颜良领兵三万,以田丰为军师。袁绍亲领大军五万,驻守在河间。若是我军冒然进兵,就有后路被断的危险。”
刘备也不是个笨蛋,只是骄傲之下,就像克尽全功。听完陈宫的话后,马上就躬身施礼说道:“多谢军师指点,备险些深入险地。”现在战线拉开了,三万人似乎也不够用了。看来是时候,再次征兵了。
“主公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尽快征些兵马。不然袁绍军杀回时,难免会陷入四处兵力拮据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