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节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们现在只看到这5%。可能实际数字连这个都不到。

    一个病人痊愈康复出院,绝对不会上报纸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地造势,顶多是逢年过节想起来表示一下谢意。

    于是医生是一个独自欣喜的职业。你做了一台精妙的手术,你力排众议挽救了一条生命,你只能在深夜里静静回味。

    很多读者也许现在都在骂我,为什么不替作为弱势群体的病患说话,为什么要替医生说话?我们遭遇过那么多不平的对待,你眼睛都瞎了看不见吗?

    我可以和媒体,和你们一起骂医生,这种选择,对我而言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很能吸引眼球。要知道,这世界上,最容易一炮而红的事,就是xx门事件。揭黑幕,爆冷,扎偏门。

    其结果是,我们越发怀疑这世界的真诚,我们越发不能将自己的手,交付于他人手心。

    网友:看这两段,想起了妹夫的爸爸胃癌晚期的治疗之路,那叫一个艰辛啊,十六万的费用考验着儿女的孝心和能力,关键是最终,老人没有走出医院的大门就撒手而去了。

    老人是位老党员,曾经的一位厂长,却因为厂子的效益不好

    以及医疗制度的不完善,所有的费用都要自己出。本分的老人,哪来的积蓄啊?

    我要去吊唁的时候,妹妹悄悄嘱咐我说,不要买花圈了,去火化场一个花圈就要收十块钱的费用呢。当时我难过得无语,有一种在跟死去的人计较金钱的感觉。而我也是理解妹妹他们的,那时候,他们早就开始四处借钱了,老人走后,他们光还债就用了最少三年的时间。

    高额的医疗费和制度的不保障,让多少人死得缺少尊严,又让多少儿女背负着不孝的骂名啊。

    六六:我参加的一堂庭审。

    今天下午参加一场医患纠纷的庭审这次是二审。一审判决

    医院方无过错.道义赔偿一万元。医院同意,现在是控告方不同意,提起二诉。

    现记录如下(我现场记录.没有夸张):过程:某老伯在治疗耳部疾病的时候,手术后第三天离奇发现自己少一颗牙齿。他认为是医院开刀的时候把他牙齿弄丢了。

    医院完全不知道这颗牙齿的事情,因为手术不会碰到这颗牙齿,医院带他去照了x光,肠胃里也没有牙齿。医院在找不出事故原因的情况下,帮助老伯补了一颗假牙。

    过了几个月,老伯得了静脉炎,他认为这是手术后遗症,与医院协调不成,开始了告状的路。

    老伯把他的就医经过以及他的怀疑呈给法庭,经过医疗机构鉴定以及法庭判案,医院和医生无任何过失,静脉炎与耳道手术无关系,但考虑到病患年纪比较大.收入比较低,希望医院给予无过错赔偿。

    医院方面的申辩:老人年纪大了,几乎牙根全部松动,也许夜里休息的时候掉了咽到肚子里去排便排出去了。因为耳道手术是不走口腔的.医院不知道他牙齿的事(真不知道假不知道我不清楚,我是听他们说)。

    老人申辩:医院在就医过程中态度恶劣,打针前用力打他,说话很不耐烦,他耳朵聋,他们很讨厌他,所以做手术的时候故意害他。

    官司开场.法官问,原告提起二诉,是否对一审判决书里陈述的事实有异议?是否有新的举证和补充?

    原告及其夫人开始义愤填膺地控诉。法官再次发问:“现在讨论的是一审判决书,你二审是基于一审基础上的,请你翻开判决书,说明你对哪句话有异议?哪句话不实?”

    原告将判决书念一遍,每旬后面都认定一句:“这个没异议。这个是对的。”

    法官问,那你现在二诉是为什么?

    原告说,我认为一审判决不公。我要上访。我们老百姓不懂医也不懂法,我们就希望政府给我们一个公道。

    法官跟原告解释,政府和法院是两条线。如果你们上访,去政府,如果你们告状,来法院。你现在是告状还是上访?

    原告答:我们到法院抗议。因为你们对我们提出的证据假装看不见,你们帮助医院陷害我们。

    (同学们应该看看法官当时的表情。他的内心活动我可以解说:你觉得我们联合起来陷害你,你还来干吗?)法院说,哪个证据没有采纳?请你出示。

    原告开始滔滔江水。

    法官制止,说,法院讲究证据,你要提出证据,而不是大部分话里都用“我们认为、我们听说、我们听谁说。”

    原告来一句:“医院比我们懂医,我们如果有怀疑,法律规定要他们举证的。”

    被告律师崩溃状。

    法官说:“他们举证了,认为你的静脉炎与治病没有直接关系。”

    “他们陷害我们,我们要告他们故意伤害罪。”

    法官崩溃。

    法官耐心说:“你如果告他们故意伤害罪,那是刑事案件,不是民事案件,不是二审的事。二审是针对一审的结果进行讨论。”

    原告:“我们现在就是告医院故意伤害罪,请你们法官给我们做主。”

    法官说,这个是另一条程序,你要到公安机关去报案,公安机关立案后提起公诉,然后再审。

    原告:“我不明白,明明是一个案子,为什么要我们跑来跑去。,我们都七十岁的人了,每天为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奔波”

    长篇大论。

    我笑得不行了。

    法官在数次制止无效之后,对原告说,你所有的书面材料请退庭后呈上。现在你希望法院调解吗?

    原告:“我希望判他们故意伤害罪。”

    除原告外,全场崩溃。

    俺已经笑倒在地上了。这个这个,绝对比赵本山老师的小品好看。

    法官说,如果你接受法院调解,那么我们就调解,如果你不接受,我们就择日宣判。

    原告:“什么是调解?”

    法官:“就是你的诉求是什么。”

    原告:“什么是诉求?”

    “就是你告这个医院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目的?”

    法官崩溃:“你为什么要二诉?你希望达到什么目的?”

    律师解释:“就是你可以讨价还价。”

    “什么讨价还价?我还什么价?”

    同学们,作为旁听,我本是不允许说话的,但我认为法官和律师都太文绉绉了,根本不能直指问题要害,我直接蹦到原告身边.跟他说:“你打算要多少钱?上次判你一万你不是不满意吗?你说多少钱你满意。”

    原告目瞪口呆站在那里,完全没有准备。老太太开始掏她所有的发票。老头问我:“你觉得我该要多少钱?”

    我说:“你自己觉得要多少你满意?你提个数目。”

    老头说:“我不知道呀!我不知道能赔多少。”

    我只好说,能赔多少是法院的事,你希望要多少是你的事。

    五万,十万,一百万,一千万?

    老头急忙摆手说.一千万不行的,肯定不会给我的。

    律师大笑着收拾好文件离庭。

    这场官司如果以我局外人的眼光看,这对老夫妻脑子坏掉了,p都不懂就来告,而且连个律师都没有,所有的法律词汇一概不懂。

    像这样的人,如果请个专业律师来,会省大家很多事。但我立刻明白,如果他们有专业律师,这案子他们一分钱都拿不到。因为专业律师不会在法庭上有这样的表现。

    他们告状的原因是:1.他们的确掉了牙齿。2.过后所有的不适他们的确认为是手术后遗症。3.他们的确认为医院对待他们态度粗暴。

    我的感觉:1.老人缺乏关爱。医院在静脉注射前应解释,我现在要拍你的手臂,因为你的静脉血管太细。如果你上来拉起人家的胳膊就打,没有医学常识的人的确会发怒。多一句话而已,医院没有做到。恶劣印象形成了,以后怎么都不会好。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你对他笑,你对他好,他能领会。你为他治病,哪怕治好了,但自始至终都是冷面孔,老人觉得寒心。

    2.年纪大的人比较偏执。这是共性,不是个性。每个人年纪大了以后,都会逐渐与社会脱节,他们知识更新不行,本来底子又不好。这两位老人以前都是工人。以他们过去的眼光去看现在的事情,很多是扭曲的。所有人都觉得他们俩真是无理取闹不可救药,其实不是的。我们也会老,我们老了以后,如果有人愿意花时间陪伴我们,有人愿意与我们沟通,我们会很高兴。如果社会上每个人对老人都是嘲笑不耐烦,老人积累的委屈会爆发。年纪大的人,眼睛不行了,耳朵不行了,牙齿不行了,这都是自然现象,我们对他们要更耐心一些。

    3.这对老人,医院和法官的感觉都是他们想闹点钱。我觉得不是。他们要讨回公平。否则在法官问他们你有什么诉求,你要多少钱的时候,他们不会掏出各种票据一一对应地算,他们觉得不该他们付的他们一分不能付,不属于他们的他们也不要。他们

    就是讨个说法,不能说医院无过失,出于同情给他们一万,而是要证明医院的确有过失。

    我觉得跟有偏执的老人沟通太难太难。我有外婆,我知道得有多大的耐心,尤其是她耳朵聋眼睛瞎以后。但,他们是老人,他们曾经为我们这个社会贡献过,他们值得我们对他们好一点。

    这场庭审的整个过程其实比我的描述还要搞笑。老人们自始至终非常激愤,而且反复叙述过程,他们的叙述总被法官打断,因为法官要的是事实。但老人需要的是倾诉,这两者之间没有交汇点。老人最后对法官都很生气,因为法官不许他们说话。我其实挺担心老太太的,她太激动,我觉得一场官司打下来,一年多的时间,她的日子肯定很难熬,且脸色通红,我真怕她当庭脑梗。

    老太说得最多的是:我们老百姓没有钱,我们请不起律师,我们自己为自己辩护。

    但说实话,估计律师不会接她的案子。因为没法打。如果是两个律师的对决,我估计这次谈话可能5分钟内就结束战斗了。

    一对老人,没有医学知识,没有法律知识.在走漫长的维权道路。他们可能到最后都不会弄清楚到底是他们错了,还是法院医院一家亲,官官相护。

    但这次出庭,让我深深意识到,老百姓.的确是医患关系中的弱者。他们没有常识,没有求助的渠道,没有可信任的人,也不知道现在发生的一切是正常的还是反常的。

    网友:六六写的那个老头和我去世的爷爷有得一拼。爷爷久病成医,每次到医院,都要更正医生的处方,要命的是效果还挺好。每到清明和冬至前夕,就吵着要住院,社区的医生看见他头疼,年老静脉细,手被护士都打青了,护士的手也被他掐青了,成了社区医院不受欢迎的人。后来到我表妹的医院,医生护士也被他骂,医生诊断他有老年痴呆症,家里人还不信,因为他讲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后来连我父亲都打,才知道真患了痴呆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