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第一次攻防战就这么结束了:虽然两边都憋着一肚子火,都觉得不尽人意,但两边都知道,这仅仅是第一次,就跟炮兵的第一炮叫试炮一样,仅仅是一次是弹性制的攻击,和功亏一篑的反击而已。那么,接下来,双方必然会将战事越演越烈。
有人在二战后对小鬼子的战略战术进行了一个总结:小鬼子在战术上确实花样多,灵活多变。可在战略上,却极为愚蠢。
小鬼子在战术上的灵活多变,现在就体现在第二次进攻上了。
小芭蕉山位于大芭蕉山右侧,两山相连,而且都是遍地芭蕉树。
对于张文轩他们防守一方来说,小芭蕉山的作用不大。因为小芭蕉山比大芭蕉山矮了近一半,小鬼子要是占领了小芭蕉山,而想要通过小芭蕉山来进攻大芭蕉山的话,那就是自讨苦吃。
可是,张文轩仅仅是从防守方面考虑,却没有从进攻角度考虑。
对于小鬼子来说,占领小芭蕉山的意义就重大得多:第一,可以通过占领小芭蕉山,从而对大芭蕉山进行围困;第二,可以围点打援,因为小鬼子肯定清楚,在其周围绝对有天王山的人马埋伏着,就等着小鬼子露出破绽,这点,从小鬼子只派了一部分兵力进攻大芭蕉山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
而最主要的是,只要占领了小芭蕉山,就可以进攻大芭蕉山后面的天王山的炮兵部队,就算不能将天王山的炮兵部队歼灭,最少也能迫使其撤退,从而暂时撤出战场。而没有了炮兵的支持,在小鬼子看来,不管是对大芭蕉山,还是对天王山的人马来说都是致命的,到时候,小鬼子们完全可以步炮结合,一举拿下大芭蕉山。
所以,小鬼子的第二次进攻重点,就放在了小芭蕉山上。
小鬼子这次聪明得多了:兵分两路,并且是一明一暗。
明着的那一路是继续进攻大芭蕉山,目的是为了吸引大芭蕉山上的天王山人马的注意力,以及牵制住大芭蕉山上敌人的火力。
暗的一路自然是要去突袭小芭蕉山。
一开始依旧是炮兵炮击,而且,为了掩饰自己真正的进攻目标,小鬼子依旧和先前一样,将炮击的方向放在了大芭蕉山上,对旁边的小芭蕉山根本就没有任何‘照顾’。
同样的,负责吸引大芭蕉山上敌人注意力的这不小鬼子步兵们,比上次还要大胆,居然是趁着炮击的机会,大模大样的进攻。而且比上次冲的还要快,就是为了让大芭蕉山上的敌人看到自冲的如此迅速,而不得不被迫迎战。
而那个负责进攻小芭蕉山的小鬼子中队,外加一个机枪小队,则一直等在原地。
一直等到进攻大芭蕉山的战友在大芭蕉山上跟敌人交上火之后,这支由一百七十八人组成的队伍,才快速的穿过芭蕉林,向小芭蕉山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