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元孙的话只说了一半,他抬眼观察一下太后的神色,接道:“此人受伤颇重,仪容不堪,并非汉人。请太后明示。另外,未搜到赵一凡,想他应该不在王府。”
赵元俨听至此,心中顿觉轻快,暗叹爱婿果然机敏。放下大事,他这才想到,抓到的人应当是葛萨多空。不禁暗想石元孙也真是多事,想立功也不看看在谁头上动土。
顾不得多想,他忙起身,拱手回禀道:“太后娘娘,此人来历非同寻常,此时切不可挪动,以免伤及他的性命。本王本欲待此人伤势略好一些带其亲见太后回禀,即如此,如今回禀也罢。”
刘娥只当未动干戈便抓住了赵一凡,正在疑惑,后面得知抓到之人并非赵一凡,心中难免失落。但她素来喜怒不形于色,此时便接着赵元俨的话头,耐心问道:“哦?此人是何来历?”
赵元俨不急着回答,转身吩咐道:“石元孙,你且在外侍候,我有要事禀告太后。”
石元孙,乃是宋开国大将石守信之孙,虽说杯酒释兵权后,家族地位有所下降。但其母亲尊为公主,故其也是养尊处优,目中无人。真算起来,与赵元俨也是近亲,可称得为八叔。如今朝堂之上重文轻武,武官的地位极低,这让他心中总憋了一口气,想要出人头地。
石元孙自小便仰慕爷爷的威名,一心想驰骋沙场大有作为,可总无用武之地。今日有幸在密室之内抓着一来历不明之人,本想着顺藤摸瓜挖出个惊天大案也未可知。谁知,赵元俨的一句话,将他排除在外,希望落空。
他可怜巴巴望向太后,期盼太后拒绝赵元俨的提议。看到太后略一迟疑,点头默许之后,他只得遵命怏怏而出,心内一阵不服。
屋内只剩下太后与赵元俨二人。
赵元俨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加陈奏,之后又掏出那封信呈上。此时再若有所隐瞒,必定会落个通敌的罪名。至于赵一凡在其中的作用,他只字未提。
刘娥看着这封无字天书,心内一片狐疑:此时逍遥门正值多事,偏偏在此时,西夏人竟能猖狂在大宋境内兴风作浪。难道,那赵一凡被逼无奈起了反心,助纣为虐不成?若真是这般,形势真是大为不妙。
刘娥边暗中思索,边在赵元俨的脸上不露声色搜索着。她不知他们二人见面究竟谈了些什么,更有甚者,若是联合起来,她将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见太后半日不见言语,赵元俨问道:“依太后之见,此事该当如何?”
刘娥回过神来,反问道:“依皇叔之见如何?”
赵元俨便知会有此一问,打打马虎眼,笑道:“老夫隐居多年,哪知这些,还是听凭太后做主。”
“既如此,皇叔就继续做个逍遥神仙便是。”刘娥淡淡一笑,心里已然有了主意,“哀家出来久了,浑身疲累,就不多扰了。”说罢,声音猛然一抬,命宦官阎文应进来。
“太后,那此事——”赵元俨的心中窜出一股火,他已然洞悉刘娥意欲何为。
看到阎文应趋趋进来,刘娥将信揣入怀中,莞尔一笑,明知故问道:“皇叔,何事?”
有旁人,再不能明说。赵元俨只得称是。他的心中雪水一样的清亮,刘娥既如此说,便是命他不要多管闲事,只当无事发生,袖手旁观便可。幸好为防万一,他仿了一封假信应急。刘娥拿走的,只不过是最普通的一张白纸。
送走刘娥,赵元俨心急如焚,他命下人迅速查找赵一凡的下落。只听得有下人回禀称,姑爷被陌生朋友救走,这才放下心来。他捋着胡须会心而笑:那二人,若猜得没错,便是爱婿口中的大小二箫。
管家此时满头大汗奔了回来,在下人处知晓并未抓到姑爷,也不再慌乱,回禀道:“回王爷,小的去了,见到吕宰相,回明白。吕宰相让小的稍等,谁知竟然再无音信。我忧心如焚,又使了银子,派人几次通传,好容易,吕宰相肯再见我,说是公务繁忙,让小的先回来,他随后就来。小的这才急忙赶回来。”
“罢了罢了!”赵元俨一阵冷笑,他一个失势的王爷怎能请得动如日中天的当朝宰相,“你歇着去。倘若他一会真来,就说本王受了惊吓,不便见客!”
管家应声退下。
赵元俨心中明白,那老狐狸是必然不会来的。此刻,正是拍马屁的大好时机。出了如此大事,他必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