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2-28 02:04:43
公孙弘再次被拜为博士后,刘彻给他一次出差表现的机会。这次,不是出使匈奴,而是西南夷。事情是这样的,唐蒙开辟西南夷,置郡后惹得巴蜀百姓怨声载道,于是刘彻便派公孙弘出去看看情况。
没想到,老人家山高水远的跑了一趟,回来上了一奏,极力否定唐蒙修道。反对的理由,前面是讲过的。浪费国家钱财不说,还调用了民夫和军队,搞得当地人鸡犬不宁。
但是,刘彻看了公孙弘的奏后,什么也没说。
不用多说,刘彻对那次公孙弘出使西南夷,的确又是不满意。但是,刘彻没有发火,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发火赶人。此事就算这样过去了。
让我们回到刘彻开会现场。刘彻将主父偃要将河套设郡的提案抛出来后,公孙弘据理力争,首先将了主父偃一军。他对刘彻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旧秦曾经在河套设郡,那是没错的。问题是,旧秦蒙恬将军,曾经发三十万大军在黄河以北筑城,修了很久,都没成功,后来不得已放弃。
公孙弘语言老道,没有将话说绝。不过,他的意思大家是明白的,人家蒙恬费了这么多人马去整,都没整出花样来。难道,咱们偏吃饱没事干,还要去吃那些苦吗?
公孙弘的观点,代表了广大汉朝大臣的意见。但是,他却不能代表刘彻的想法。算起来,刘彻对公孙弘不满意,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这次,刘彻再次否定公孙弘,采用主父偃的计策,在河套地区设郡驻军。
不吃苦中苦,怎么能为人上人?果然,刘彻行动了。
首先,刘彻立朔方郡,调动十万人前去筑城。承包刘彻此个大项目的包工头,即跟随卫青敌立功的苏建。除了筑城外,苏建同时承包的附加工程还有,修缮蒙恬将军所筑的要塞,巩固黄河屏障。
为了替祖宗几代人报仇,为了成就汉武雄风,刘彻这次真是下了血本。修城,那是要靠材料的。材料从哪里来,从中原运去。靠谁?当然是民工。无论是修城的士兵,还是运材料的民工,都得吃饭。用的吃的,通通得花钱。
具体花了多少钱,没有人说得清楚,反正是,至少千万巨钱以上。于是,开辟西南夷,再加上修这个朔方郡,刘彻几乎将祖宗几代人的积累全花光了。从此之后,文景之治所形容的,百姓攀比买宝马,粮食烂在仓库里的好日子,一去不再复返了。
国库没钱了,城还没修好,怎么办?刘彻当即想到一招,移民。
公元前127年,夏季,刘彻将十万人移往朔方郡。以民养民,同时军民合作,共同守城,匈奴要想打进来,那就不怎么容易罗。也正如此,汉朝对匈奴作战,从此化被动为主动。
这份功劳,算卫青一份;主父偃一份;刘彻大部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尝到甜头的主父偃,再接再厉,又立了两个大功。第一个是,建议移民替刘彻守陵。
生前修墓,死有葬身之所,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的愿望。皇帝也是人,老早也得替自己准备后事,于是就有了皇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