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一位母亲为她孩子的说谎问题来向我咨询。她和她爱人都是博士,从她身上可以看出知识分子的良好修养,我想她孩子说谎应该不是从父母那里模仿的。
她的孩子是个女孩,当时读初二。我和这位母亲就从具体的事情上聊起。
她说,就拿最近的一次说吧。我花1000多元给我女儿买一个彩屏电子词典,一再嘱咐她不要丢了,因为我这个孩子经常丢东西,她从小就有丢三落四的毛病,说过她多少次也改不了,她爸因为这事有一次惩罚她在房间里一动不动站了两个小时。她得到这个彩屏词典也非常喜欢,向我们保证说要认真保管,肯定丢不了。结果这么贵的词典用了一个多月就丢了,丢了她也不跟我说。我发现她词典不在了,问怎么回事,她说是借给同学了。我让她赶快要回来,结果好几天拿不回来。她开始几天总说那个同学忘了给她带来,追问了几天她说要回来了,但转手又借给另一个同学。我有些怀疑,让她两天后必须拿回来。两天后她对我说要回来了,但放在教室里了。我不信,说要第二天亲自跟着她到教室看看,她到这个时候还装得很镇静。直到第二天早晨我真要跟着她去学校,她才哭了,说词典丢了,承认她这些天一直在骗我。
这位母亲说,以前孩子说谎还有些不自在,现在那么多天编谎话骗家长,居然说得像真的,没事人似的。她不能理解自己那么用心教育孩子,孩子怎么能学会撒谎。她说她能原谅孩子丢东西,但不能原谅她说谎骗人。
我能理解这位妈妈的气愤,但这件事让我听得内心隐隐作痛。这位妈妈只看到了孩子丢东西的过失和撒谎的过错,却没有细心体会孩子在那些日子内心所受的煎熬。
我对这位妈妈说:就这件事情中孩子的表现,应该不叫说谎,她只是想隐藏一件事。孩子丢了东西,根本不是你以为的没事人似的,她内心其实很痛苦。正常情况下,孩子应该寻找父母帮助解决,可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去寻求你们的帮助,宁可以拖延和撒谎来应付?这是因为她没有把父母当作不幸的分担者。孩子这样的反应肯定是出于经验,我可以猜测,在你们以前的生活中,一定是孩子一做错了事,总会遭到批评,是这样吗?
这位妈妈想了想,点点头说,我们对她要求是挺严的。
我说,你们认为严格对孩子好,但孩子可不觉得好。她知道,这件事告诉了父母,不但词典不能找回来,还会挨一顿批评——她干吗要把一件坏事变成两件呢。所以她宁可选择隐瞒。
这位妈妈有些吃惊地说,这样分析是有些道理,不过我们从来不打不骂孩子,她做错了事,只是批评她几句,最多罚站一会儿。这有什么呀,哪个孩子不挨父母批评呢。再说,纸包不住火,靠说假话拖延那么些天有必要吗?
这位妈妈不知道儿童其实十分好面子,大人以为无所谓的事,儿童往往会看得很严重。我们绝不能以我们的感觉来衡量孩子的压力。大人经常随口批评孩子几句,就像说平常话一样,可它们给孩子留下的,却是非常消极的情绪体验。尽管孩子也知道纸包不住火,事情用不了几天终会露馅,但为了逃避大人训斥,她就能拖几天算几天,这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
并非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紧张,那几天其实她天天都生活在紧张之中。不管成年人还是孩子,为隐瞒一件事而不断撒谎,是很痛苦的,事实上没有人喜欢撒谎。孩子宁可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诉家长——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孩子在潜意识中已不信任家长,并且排斥家长。作为主动方和强势方的家长必须要进行反思,必须要改变自己了,否则以后可能会因此产生一系列的麻烦。
我把这些想法对家长讲了,她不住地点头。我能感觉到她是在真诚地反思自己。她有些为难地问我,那你说我以后该怎么办,孩子犯了错误难道我们装作没看见,就不说吗,那样能行吗?
我说,这不是个装不装的问题,而是你如何理解孩子的问题。你们以前的失误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错误,所以批评一直贯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长不说,孩子就不懂得改变,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事实上,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用不着一发现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就批评教育一顿。在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孩子犯了错误心里已经很难过了,家长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即使说,也要采用不让孩子丢面子的说法。
博士点点头。我看她很愿意听,就继续说:就孩子经常丢东西这个坏毛病,既然已经说过许多遍,而且惩罚过,都没效果,说明这些方法都没用。如果再用下去,不但丢东西的问题解决不了,还让孩子多出了说谎的毛病。以后在这个问题上要用“办法”来帮助她,而不是用“批评”来教育她。
我给她举了自己的例子。比如我女儿圆圆有一次乘出租车把太阳帽摘下来放在旁边座位上,下车忘了拿;又过一段时间和我一起乘出租车,又差点因为同样的原因把新买的一件衣服丢在车上。我们就总结,以后乘出租车,绝不能把东西随手放在座位上,一定要拿在手里,不要嫌麻烦。如果拎了几个袋子,要放在下车的门口,这样就不会丢东西了。
帮助孩子想一些预防方案比批评有效得多。如果孩子真有一个毛病无法改变,只要问题不是太大,可以随他去。用“理解”和“办法”都解决不了的毛病,用“批评”一般来说也解决不了。爱一个人不也包含着对他缺点的接纳吗?
这位博士妈妈是个特别善于学习的人,她是我遇到最能诚恳地探讨并进行反思的家长。我们这次谈话后,她又和我通过几次电话,她对于“不让孩子丢面子”这一点领悟得非常好,夫妻俩在处理方式上想了很多办法,完全不和孩子冲突了。她说孩子不仅不再“说谎”,而且性情也平稳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有明显进步。我仅从她的语气中,就能听出她一家人转变后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