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
“言裕好像比之前更帅了。”
“切你个花痴,言裕一直都这么帅好嘛,数学也厉害。”
“噢数学厉害的所有人上辈子一定是天使,我想到数学就头痛死了......”
言裕假装自己没听见,埋头整理书桌下面以及另一边桌面上堆积成山的各种书本试卷作业本。
比起大城市里的学生,他们的辅导资料书实在算不上多,更多的还是老师发下来的一沓沓试卷,大家就刷题,之后老师讲解试卷,遇到典型题就自己拿笔记本摘抄下来。
大家最多的资料,就是自己写的笔记本,有的学生光是笔记本就有厚厚的十多本。
原主也挺努力的,笔记本写了八本,挺厚的那种软皮笔记本。
硬皮的比软皮的贵。
额外的资料书就只有一本英汉词典,就这也是很多人都没有的,要用的时候只能厚着脸皮去跟有的同学借。
原主不乐意自己的书被别人借去用,所以这本英汉词典还保持了五分新。
返校那天是五月七号,高考时间是七月七号,不算靠前惯例要放的三天假,距离高考还有五十多天。
再多的纷杂或是少年少女的小心思,在即将降临的高考重压之下,也全都变得可有可无,现在还坐在教室里的人都是一心奔着考大学去的,便是看起来十分厌恶言裕的那个青春痘少年也没时间找言裕的茬。
言裕觉得可能是没遇上的关系。
虽然都是住在一个宿舍里,可大家天不亮就起床去教室看书复习,晚上晚自习结束之后还会留在教室看书刷题到十二点甚至一点。
学校这时候也不心疼电费了,高三教室整宿都通电,有心疼学生的班主任会在十一二点的时候来教室里转悠,一是学生有疑问可以及时询问,二是到了时间点就赶学生回宿舍休息。
熬夜太过了也怕后继无力,等到真高考的时候精神不好或者生病了,那才是糟糕。
一天三顿饭大家都直接在食堂打了饭菜就随便找个地方站着蹲着给三两口吃完,饭盒去水槽里一冲就直接去教室了,宿舍只有在回去睡觉的时候才回去。
刚上高中的那一年,还没分科时的班主任就曾严肃规定过,吃一顿饭的时间绝对不能超过十分钟。
这个训练据说每个班都经历过。
虽然觉得知识掌握得挺好的,言裕在这样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还是认真的跟着大家一起复习,有时候也跟人一起探讨一下某个难题,并没有松懈。
言裕做事一贯习惯全力以赴,将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贯彻到底。
这最后的五十几天几乎是每天都有试卷发下来,全国各地的各年高考试卷宛如雪花飘到大家课桌上,最后被大家订到一起,成为一卷厚厚的试题资料。
而私底下的模拟考试也进行了三次,很规律,一个星期一次。
言裕在这几次模拟考试中缓慢进步,在原主的好成绩基础上,又进步了不少。
这让授课老师很高兴,觉得言裕是个考大学的好苗子,私底下班主任也在晚自习的时候叫他去教室外好好做过思想鼓励工作,力求让这个状态良好平缓上升中的好苗子高考的时候能够正常发挥。
言裕也不急着拆开,先让方菜花帮忙把信给拿一下,自己去厨房水缸舀了水洗了手,擦干了手上的水珠这才重新拿过来拆开。
在此期间方菜花都没去忙别的,就把背篓放下来,将里面买的东西给拿出来收拾好,然后就在旁边等着言裕拆信。
拆开信,言裕先拿出来的是一张五十元整的绿头票,方菜花顿时就瞪着眼惊喜的将这张钱摸了又摸,她高兴的不是这个钱本身,而是高兴她儿子第一笔挣到的钱居然有这么多。
这一百斤才下的新稻谷晒得干干没石头没空壳的也才卖五十五块钱呢,她儿子现在可是考笔杆子也能挣钱的文化人了!
言裕脸上也止不住的笑,能看见家人开心,他心里也高兴,展开信一看,里面的回信是手写的,估计复印统一回复信件也是几年后才开始流行的。
看完信,言裕知道自己投过去的两篇稿子对方选中了两千多字的那篇,价格给的是二十元每千字。
言裕起身回房间准备回信,附带上这段时间闲暇时候写下的另外两篇稿子。
言裕主写的乡村风情散文,刚好很符合天空月刊最近开的一个版块,每本月刊都会登载两到三篇这样的文。
言裕两篇文,月刊挑中了一篇,宁愿许有为许编辑还在信里鼓励了一下他,希望他能坚持下去,并且承诺言裕如果再投稿被录用三到四篇,并且保证质量文笔的话,他会作为言裕的编辑向他约稿。
言裕关注的重点不是这里,而是对方所说的专属主题板块。
拘束在一个小圈子里,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关注这个小圈子的人一进来就会看见你并且眼熟你,慢慢的可以积攒起一点人气,可坏处就是走出这个圈子,你就什么也不是,甚至别人对你的定位也将锁死。
不过言语并不觉得靠散文能够吃饭养家,言语曾经选中这两个月刊投稿,是因为这两本月刊所属部门,还有其他故事性的月刊。
说到底,靠文字挣钱,除了出版就是网络小说,言裕深深的叹了口气,觉得还是暂时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