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有一霎是慌的。
小幺今生都不可能原谅他了。
他以为他毫不在乎。
在徐府点亮了满院的丧灯那刻,他的心其实也是慌的。那个曾经被绣花针扎一下都会喊疼的女子,竟然用这么狠绝的苦肉计,金蝉脱壳,走得杳无踪迹。她该是有多恨他啊?
他以为他可以做到毫不在乎。
可如今,徐羡之随随便便一句谎言,他分明知道那是谎言,却还是万蚁噬心。
他受不了耳畔不时响起那句“卑鄙”。他受不了她竟会那样看他。
她曾那样“相爱不疑”地爱着他。
平坂之难,见到她惊喜若狂的笑靥时,他心底是震撼的,也是震怒的,“你跑来做什么?这里刀枪剑雨、波谲云诡,随时都可能殒命!你不留在建康城,跑这里来添什么乱?”
“我可没添乱。我沿途都给哥哥和阿康留了记号。他们很快就会找过来的。”小幺的笑是他见过最动人明媚的,“再说,即便是死也没什么大不了。戏本子里,桃园结义时不也常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们要是不走运,一起死在这里,想必来生也还是会在一起吧。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几时和你桃园结义了?”对那个女子,他其实从来都气不起来。
“你跟二哥结了,不也算是跟我结了吗?”那女子笑得没脸没皮,可顷刻又娇俏地呸了呸,“哼,又被你绕进去了。谁要当你的妹妹?”
“小幺。”他张唇无声地唤了唤。
在平坂之前,徐芷歌只是一枚麻痹徐羡之那只老狐狸的棋子,那时,他都已经决定用后位为饵,麻痹徐羡之,榨干徐家独女最后的利用价值,给那只老狐狸始料不及的致命一击。扳倒了徐羡之再废后,迎娶阿妫……徐芷歌的死活,他刻意忽略了。
可是,平坂终是让他改了主意。那个被他唤作“小幺”的女子若是成了他的结发妻子,他背弃的就不仅是莫姨的嘱托,更有难以割舍的结发之情。
他原以为他在意的是人伦,可是失去小幺的三百多个日夜,让他渐渐明白,他改主意退婚,提前向徐羡之发难,全然只是因为他爱她。
他默许宫嬷嬷的行径,也只是想逼她向现实低头,安分地咽下那个她不甘心的贵妃之位。他是想两全其美,享齐人之福的。
可是,事态终究脱离了掌控。他早知她是倔强的,却没料想她会决绝如斯。
他从秋蝉嘴里得知,她连来生之约都许给了阿康。那样的约定何其荒诞,他却觉得如鲠在喉。
他已经失去了她的今生,便连来世也没有了?
用储君之位相易,是他的终极一搏,可在徐羡之眼里,却成了不折不扣的笑话。
徐羡之——朕不信逼地你走投无路,你还能嘴硬。
……
建康宫北角,冷宫。
义隆登基后,居住于冷宫的前朝妃嫔宫女悉数被遣送出宫。这里就彻底荒弃了。
落日西斜,时已六月,墙角的荒草丛里竟飘起零星几点萤火虫。隐匿在墙角的身影乍看犹如鬼魅。
齐妫不由胆怯地住步,随侍身侧的贴身宮婢翠枝吓得拽着主子缩了缩。
齐妫不悦地看一眼翠枝:“你去院门外守着。”
翠枝瞥一眼墙角的人影,怯生生地退到院门外。
邱叶志回首,半张脸匿在斗篷里,神色阴郁。他折腰:“草民见过皇后娘娘。”
齐妫警惕地瞟一眼院门,语气有些急切:“先生免礼。不知先生有何事相商?”她出身小吏之家,后位本就不稳,尤其是义隆广纳后宫后,更是如履薄冰。帝师捎信有要事相商,相约她来此地,她犹豫再三还是赴约了,只是,心底终是忐忑。万一被那些虎视眈眈的后妃知晓她与外男相约,哪怕再是正经的事,也会被添油加醋,害她百口莫辩。
邱叶志似知晓她的顾虑:“娘娘放心,此处荒芜,鲜有人来。草民来时,已打点妥当,不会给娘娘遭来麻烦。”
齐妫的心稍安,走近道:“先生如此急迫地找本宫,莫非出了大事?”
邱叶志点头:“娘娘可知,皇上还在找徐芷歌?”
齐妫故作镇定道:“皇上一直怀疑中毒案是徐家离间彭城王与皇上的阴谋,只是苦于找不到证据。据本宫所知,到统领一直在调查此事。”
“如果只是寻找证据,倒也罢了。可惜。”邱叶志摇头叹息,“皇上怕是深陷情关,难以自拔。皇上为此甚至还宣召了徐羡之。”
齐妫的脸白了白:“先生是说皇上有意与徐家言和?”
邱叶志的脸色沉了沉:“或许吧。承明殿里的君臣相谈,草民不得而知,只是,看情势,很是不妙啊。”
齐妫的心悬在了嗓子眼。她的后位,甚至是她的性命,是横在徐家和皇上之间的最大障碍。一旦皇上与徐家言和,将置她于何地?可杀母之仇,是死结啊。她轻喃:“不会的。”
邱叶志摇头:“难说呀。皇上的母族被灭满门时,皇上才不过一岁,稚子并无切肤之痛。而徐芷歌离开,却是真真切切的相思之痛。草民担心皇上英武盖世,却难过情关,如今已是箭在弦上,稍有犹疑,只怕就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慨叹:“娘娘与皇上伉俪情深,万望娘娘力挽狂澜,一定拦住皇上。”
齐妫只觉得冷得透心:“先生所言甚是。只是,本宫深居内宫,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皇上最忌惮后宫干政,本宫——”
“娘娘莫再自谦了。”邱叶志打断道,“狼人谷之计,娘娘杀伐决断,地势、时机、人心算无遗漏。”
齐妫的面色变了变,买凶狼人谷掳劫徐芷歌,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她启唇想否认,却又咽回了话。眼前的帝师是隆哥哥最敬重的人。若能收为己用,就此联盟,于她是莫大的助力。不过一瞬犹豫,她就有了决断:“先生不是外人,若有指教,不若直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