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章 汉时宫阙 威仪赫赫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非这些东西真的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吗?”

    元召肯定的点了点头,眼中带了希翼之色:“主父先生,你可知道,这次南海平乱,对于大汉来说,最大的意义,不是灭亡了东越,也不是得到了那点疆土,而是打通了南部出海的通道。”

    说到这里,他转过身来,指着那些堆垒的货物,目光掠过跟随前来的主父偃、小冰儿、关喜、卓羽、元十三、赵远等人,眼中有着淡淡的光芒。

    “在这世间,有很多东西,世人还并没有认识到它们的巨大价值。就像这些木箱里,装载而来的大多都是珍贵的香料以及草药种子,茴香、豆蔻、白芷、沉香、大红袍花椒、桂丁、玉果……这些在南国都是寻常物。海岛之上,山岭之间,遍地皆是。可是本地识其用途者却很少,更不要说北方人了。十三,以后的船队规模会更大,这一条航线也会交给你的。比起西南夷来,你们会发现,这个方向才是真正的宝库!哈哈!”

    元十三闻言大喜!听小侯爷的话外之意,船队规模将来还会大大发展的,纵横江海,正是他毕生的愿望,管他去干什么呢!只要能让他率领着船队,哪怕是替小侯爷去杀人放火,屠灭邦国,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的。

    元召说出来的话,没有人会怀疑。一个可以召唤天雷,使整个勋贵集团覆灭的人,现在在他身边的这些人心中,有一种盲目的信任。

    那些从西南夷地方运来的普通蔗棵,经过小侯爷的妙手,竟然就变成了雪白的绵糖,只不过短短的一个季节时间,就已经赚回来大量的财富。这样的手段,用点石成金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

    “只是,这些粘稠之物有何用处?从前我却从未听说过此物,小侯爷,可否解惑?”

    主父偃自问也是博学多才的人,前人奇闻异志也多有涉猎,可是对于元召所说的事,他往往也是有些不明所以。

    元召神秘的笑了,这些陶罐中的东西,才是他最看重的收获。

    “主父先生,这些粘稠物名字叫做橡胶。南国海岛上有大片野生植树,名叫橡胶树,用刀割其树身,会流淌出汁液,用器物收集,就是这些东西的由来了。至于它们有些什么用处嘛……哈哈!先生,不是我不告诉你,而是现在说了也难以理解。等到以后该用到它们的时候,一定会让你详细的知道的。反正我现在只说一点,它们的作用,也许会大到你们无法想象!有了此物,我们飞天跃海,一日千里,就有了实现的可能……。”

    话已说完,满室皆惊!小冰儿的嘴里能塞进鹅蛋,众人大眼儿瞪小眼儿,皆呈痴呆状。元召才不管他们如何想,哈哈大笑着自去了。

    管家元一满脸严肃,把府中的护卫们召集了来,特别挑选出十名精明强悍之辈,交给他们一个特别的任务。从今日起,家中的库房要严密看管,轮班守护,不得有一丝懈怠。因为这里面藏着小侯爷将来制造仙家法器的材料啊!

    这怨不得元一如此郑重,一次次的事情足以证明,自家小侯爷的来历绝不简单,星宿下凡的传说很可能是真的!这是所有侯府中人的共识。

    大汉未央宫,煌煌含元殿之前,是用汉白玉石板铺就的广场。高高百级台阶上,大殿威严耸立,正坐落在长安城的最高点上。从殿门口俯首四望,顿时就有一种苍生皆在脚下,万物掌握手中的感觉。

    今日是特别大朝会,文武百官来的非常整齐。每个人的心情都很轻松。因为今天的朝会,无关政治争斗,无关明谋暗箭,更不会有风云变幻、凶险不测之虞。

    今天所有人都是来分享胜利的。南海平乱,开疆扩土,这是整个朝廷的大事。划归到大汉疆域里的那片国土,已经抹去了东越国的痕迹,现在它的名字叫博浪郡。朝廷委派的郡守以及主要官吏已经去上任了,从此它就留在了大汉的版图内。

    南海大捷,这是自当今天子登基以来,在对外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因此,在刘彻心中,它的意义非常巨大。

    前次马邑之围的失利,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在民间,都对皇帝的声望造成了一定的损伤。而时隔不到一年,就取得了这样的胜利,正好可以弥补一下皇帝在臣民当中的威信。所以在皇帝的授意下,朝廷某些部门,对此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

    而今日的献俘阙下,当然更是其中的重头戏。未央宫门外,从南至北,整条朱雀大街的两旁都挤满了长安民众,互相议论纷纷,兴高采烈的谈论着听来的消息。

    这样的仪式,话说大汉朝自开国至今,还真是从来没有举行过。用什么样的规格,有怎样的过程,要进行哪些繁琐的步骤,方才能最大的体现大汉的威仪。从而借这次活动,达到震慑四邻的目的。在此前的几次朝会上,就这个问题,大臣们进行了反复的讨论。

    身为丞相的田玢,在这样的事情上,基本是做个看客。这位出身于市井之间的外戚,并没有读过什么书,他的特长是权术、敛财和揣摩上意。后来发达了,虽然为了装样子,请了几位饱学之士教授过几天经术,但那也只不过是皮毛而已,要让他正儿八经的提出自己的见解,那还不如让他直接拿出一千两罚金来的痛快。

    与他同样的大臣们不在少数,因此,闹腾了几次也没有定下一个章程。最后,还是御史大夫公孙弘说出了一个大概的意见。可以参照春秋时代,国与国之间征伐,失败者对胜利者所行的礼仪来进行修正,制定一套适用于本朝的礼仪,说不定以后会用得着。

    皇帝马上同意,命令公孙弘主持此事,召集相关官吏,尽快完成呈交御览。公孙弘果然是个有深厚学识的人,在太史令司马谈等人的协助下,不负圣望,在短短几日之间就鼓捣出来一套严整的献俘流程。

    大略就是包括下列几项:祭告天地、太庙,把俘虏先牵着到老刘家几位先皇帝庙里去溜一圈,把那些缴获的物品也带着,去告慰一下祖先,子孙很有出息了,不用担心被邻居欺负。

    然后,把俘虏的敌人首领用白练绑缚,穿越朱雀大街,供天下臣民观瞻圣威,入宣德门,在未央宫前举行献俘礼。皇帝高高在门楼前楹当中设帐幄御座,文武百官、羽林军校尉在阶下左右班立,广场中央设立献俘之位。

    所有人都到齐列立后,使臣上奏出征战况,抚恤伤亡将士。然后由侍臣宣布“引献俘”,有威武的大汉将军把俘虏押到献俘位,侍臣当众宣布其罪状和己方取得的大捷情况。

    宣读完毕,由大汉廷尉奏告,请皇帝亲自下旨处置俘虏。如果皇帝宣布其罪大不赦,有司就会宣布处以极刑,马上押赴刑场,斩立决。如果皇帝有意开释,侍臣便宣布天子圣德,予以宽释,解缚谢恩。俘虏感激零涕,三拜谢恩。文武百官也随之齐呼皇恩浩荡,恩泽无疆……。

    用元召听到这件事后的评价就是:反正怎么繁琐怎么来,这样才能显得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嘛!本来朝堂上每天都是在干些这样的事。哈哈!当然,他的话只是守着几位可托付生死的朋友才说的。

    献俘仪式刚刚进行到尾声时候,另一个更大的喜讯来了。披着满身北国烟尘的红翎信使飞马驰进长安,雁门关大捷!匈奴铁骑伤亡近三万余,撤回草原。黑鹰军两破匈奴,夺旗斩将,单于遁逃,从此以后,名扬天下矣!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