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三章 运筹谋划 决断先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成功,这件事具有怎样的意义,稍微想一想,都会令人振奋鼓舞!

    这一种新的运输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也许会涉及方方面面,这是毋庸置疑的。

    长乐塬上已经专门为此成立了一支运输队伍,都是精通水上的好手,最先的人数并不多,只有大约三四百人。为首之人的名字叫做元十三,是个二十多岁的精明小伙子。他也是原先长乐侯府中的护卫,后来无意中元召发现了他的水上功夫了得,就把这支船队交给了他来管理。

    元十三正是管家元一最先从长乐宫中带出来的那批人中的一个,他们的先辈就是最忠诚的西凤卫卫士。后来他们奉了窦太后的命令,来到元召身边,从此后忠诚的对象,就换成了眼前的这位小侯爷。

    元十三站立在最前面的船头,意气风发,他此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有机会统领这么一支船队。看着身后崭新的大船,劈波斩浪,心中豪情万千。

    这一路上其实并不太平,穷山恶水出刁民,水泽之间多有盗匪出没,他们这支船队在大江支流也曾经遇到过好几处。只是当那些只乘着简单竹筏舢板的流寇,试图近前来捞些便宜时,元十三冷冷的一笑,小侯爷给这些船上装备的武器是摆设吗?

    那些彪悍的水上汉子,见了这般的满船货物,无不贪婪的红了眼睛。拼了命的划动舟船靠过来时,等待他们的不是求饶和害怕,而是几发如同流星般发射过来的石弹。

    像小磨盘一般大小的石头,被安置在船侧的抛石机激射而出,落在简陋的竹筏舢板上,一下就打烂了,倒霉些的连人砸成了肉酱。其余的如同下饺子一般落到水里,葬身鱼腹。有水性好的,还想潜水逃匿,那大船早已直行从头顶而过,卷入了船底,被水下瓦楞状的船体刮得支离破碎,死的惨不堪言。

    侥幸逃远些的,以为终于可以活命了,然而他们想错了。船舷上的弓弩手们一个个早已瞄准了很久,有这样练准头的活靶子,可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啊!

    居高临下,看的明白,专射露在水面上的人头。弩箭应声而去,如中败革,惨叫声中,水面上的人一个个都消失不见,只留下一圈圈的涟漪和残红泡沫。

    元十三很满意,只是手下的几个家伙,太得意忘形了,竟然射偏了好几支弩箭,被他好好的训斥了一顿,宝贵的九臂连环弩,是他求了小侯爷,才得到和黑鹰军一样的待遇,最先装备到船上的,这些家伙们竟然敢这么不珍惜,真是需要好好的修理才行。

    一路有惊无险,安全到达。只是元十三他们并不知道,这一次航行过后,在大江上下的水路上,开始流传他们的传说,这是一群水上蛟龙,没有事不要去惹他们,因为他们惹不起,管杀不管埋……。

    不久之后,元召听到元十三在跟前炫耀似的说起这些事时,他便给这支船队授予了一个名字~黑蛟。黑色蛟龙,翻江倒海,将来会有他们称霸海上的时代!

    只是现在,这只黑色蛟龙还并未显露峥嵘,它还在干着运输货物的事,吞云吐雾的日子还远远没有到来。

    元召大略点检了一遍从遥远的西南夷运来的这大批东西。司马相如果然是个细心的人,自己当初交给他的清单,他都把上面的东西搜集的非常齐全,没有一样遗漏。有些元召认为在这个时代很难得的东西,他竟然也给弄到了,这让元召有些吃惊。

    当然,这其中的过程,也许有些不太光明,甚至有些黑暗与血腥,但这是元召该考虑的事吗?这些蛮夷地方,就不是讲道理的对象,硬弩与刀剑才是让他们服从的工具。

    何况,不久之后,等他们尝到甜头儿,就会服服帖帖的依附于大汉了。“凌之以威、诱之以利”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刀尖裹上蜜糖,就是对这件事最真实的写照。

    不错,就是要裹上蜜糖!元召当初鼓动皇帝平定西南夷叛乱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得到那些植生于遍地的甘蔗。那些在当地司空见惯一毛不值的东西,运到长乐塬上来,元召自然会有把它们变废为宝的本事。

    西南夷莽莽十万大山中,更是有着许多珍贵的药材和各类香料种子,这些,元召自然也不会放过。可以说,那是一块真正的宝地,只是长期以来,被那些未曾开化的蛮夷之族占据着,得不到利用,宝物藏于深山,荒废了几千年,实在是非常可惜的事。

    在历史时空中,司马相如的某个同乡好友在巴蜀与蛮夷族混杂居住处为官,他的名字叫做唐蒙。那是一个精于时务的人,长期在地方为官的经历,让他能深刻认识到一些地域产物的巨大价值,西南夷这些地方,某些生长在山野莽苍中的物种,如果运到中原和长安,其中所产生的价值,将会是无比巨大的。

    于是,在司马相如受命征伐,彻底平定西南夷的叛乱后,唐蒙就根据实际情况,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详细陈述了其中的种种好处。随后经过讨论,皇帝予以了批准,同意唐蒙的要求,拨下巨款,征发民役,从蜀郡开通一条大路,直通西南夷的七八个小国家,试图把此地与中原彻底地联通起来,以便好好利用那些无穷尽的资源,为中原王朝的发展服务。

    只是很可惜,雄才大略的刘彻把摊子铺的太大了!顾此失彼,难以为继。与匈奴人的战斗打了近二十年,与西域各国的战争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后来,国库终于支撑不住了 ,民间的财力也被盐铁专卖等各种征税手段弄得疲敝不堪。在北方,为了巩固取得的那些胜利果实,也为了保证从匈奴人手里夺来的国土安全,朝廷倾尽全力修建了朔方、酒泉、榆林等好几处边郡,以卫北疆。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样一来,西南夷的边策就只能暂且放在一边了,皇帝当然不是放弃了这一带一路的经国之策,只是想经济压力多少减轻些时,再予以实行罢了。

    只是这一等,就从此错失了良机,那条修建了一半的路就此荒废,再也没有等到重新开始的机会 。文明与蛮荒的一次约会失之交臂,随着刘郎老去,汉廷衰败,朝代更迭,又一轮兴亡开始,那条路终于彻底断隔……!

    元召每当想起这些,在为历史感到遗憾的同时,还是有些庆幸的。因为现在自己在这儿,如果打通西南夷的通道,从现在开始就积极着手准备的话,那么结果会不会就此不同呢?

    既然大汉后来会开拓璀璨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文明。那么现在,先把中原与西南夷之间彻底打通,创造另一段传奇,又有何不可的呢?

    看着从船上卸满了码头的货物,元召信心十足。朝廷倾尽巨大人力物力才能开办的事,他完全可以凭借现在长乐塬的力量就可以办得到!

    用茅草束捆扎好的一捆捆甘蔗,被用马车拉进了早已建造好的作坊中,在这里,它们将被压榨提炼成食糖。

    元召用自己的办法制作出了几台简单的压榨机,现在整套流程已经被人们掌握熟练,就只等着这第一次的实际操作了。

    看着一束束甘蔗被压榨机运送带上的回转刀群斩断撕裂破碎,然后榨出来了混合的甘蔗汁,元召神态从容,指挥着继续进行清净处理,然后蒸发浓缩,成为浓稠的糖浆……直到最后一道工序,煮糖、结晶、分蜜,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后,再逐渐冷却,形成颗粒状……。

    这第一次的整个过程有点长,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等待着小侯爷将创造出奇迹的发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