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六十四章 大变革的前夜(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初因为国家尚未统一,又要对北方用兵,实行的实物赋税制。囤积物资,以为军需。

    如同,后来历代君王也都以实物征收赋税。也就是说,你如果是种水稻的农民,夏秋两税的时候就得缴纳黄谷;如果你是种水果的,则只需要交水果就可以了;如果是渔民,则交咸鱼,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提出我交同等价值的麻布抵税可不可以?官府的回答是,不行,不交咸鱼你犯法了。

    以实物交税,就是所谓的本色。

    本色赋税交纳给官府后,国家又要派人运去京城充实国库。耗费大量人力不说,沿途的物资损耗也大。

    于是,有的地方以一定的货币代替本色,称之为折色。

    青州是山东甚至整个北中国有名的优质小麦产地,但是因为境内很大一部位于鲁南山区,粮食的产量不大。

    今年夏秋天,北方各地都有旱情,粮食减产得厉害。物价腾贵。

    别看京城今年初冬的雪大,可据黄河以北各省各州府的来报,到现在那边还没有下雪,想来明年的粮食产量堪忧,小麦的价格还得上一个台阶。

    如果青州府来年两税要想顺利完成,有两个办法。一,用强力手段向受灾的百姓征税,如果一来,很容易就激起民变,估计青州府官员也不想这么干。一民变,自己的前程就完了,谁也不想和自己的仕途过不去;二,就是向百姓征收折色,然后由官府出面向外省购买小卖解送京城。问题是,购买明年麦子的价格摆明了会很高,征收上来的折色根本不够。

    于是,青州那边便动起了这个脑筋,先是请求减免二成赋税。然后,更进一步要求将所谓发田租地赋改为现银。

    听周楠这么说,史文江恍然大悟,道:“青州府这个算计倒是妙得很。”

    周楠接着道:“更妙的是,鲁南山区本就出产金银。”

    在后世,经过地质勘察,山东有三条大金脉,乃是中国最大的黄金产地。就明朝而言,金银有三大产地,一是山东,二是福建,三是云贵。

    史文江:“啊,倒是忘记这一点了,这确实是个好法子,难为青州府想得出来。可是,舍人这事涉及的面实在太广,极是难办,我却不明白。”

    周楠:“首先,青州如何开了这个先河,难保其他地方不会效法。如此一来,大家都交现银,国库里全是白银,物资短缺怎么办?物价这种东西一时一变,比如上好精米,在江南地区,一斤只三文,通过运河漕运到京城,就达到五文之巨,国库的收盈波动也大。”

    史文江不以为然:“这又有何妨,依我看来,国库征收现银也是便利,甚至有更多好处。”

    周楠微笑道:“说说。”

    “自古都有谷贱伤农之说,遇到丰年,百姓未必能增加多少收入。到灾年的时候,地里减产,百姓又要挨饿受冻。”史文江道:“国家征收折色之后,遇到丰年可大量收购粮食,调节物价。到灾年时又可出埠粮食,平宜物价,这可是好事。”

    周楠点头:“说得有些道理,但国家的事情从来不像你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史文江这句话已经有后世宏观调控制的味道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