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工龄,大约需要投入15万元的资金。另一方面,我也了解到了,目前每年,政府补贴电子厂的款项,约20万元。而统筹考虑,电子厂全员发放基本生活费,多劳多得的改革措施,资金缺口,约为5万元。”说到这里,翠花的话头打住了,期待地看着诸葛若兰。
翠花的这番话出口,不得不令诸葛若兰对她刮目相看。翠花显然不是夸夸其谈之人,在确立改革方案之前,她是深入地了解了电子厂的各项指标后,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改革方案。
当真是小看她了吗?不对啊,她就是个村姑而已,怎么有这样令人信服的卓识远见。至少自己可是想不出这样的方案,惭愧啊。
诸葛若兰问道:“你的这些想法是如何推敲出来的?”
翠花当然不敢表露,这些就是后世极为普通的改革方案,她只能说假话:“伟人不是在华夏的南边划了一个圈嘛,这些改革方案,皆是出自于南方率先改革的先驱者,而我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只是照搬而已。”
翠花成功地糊弄了过去,也令诸葛若兰佩服翠花是改革的有心人。
很显然,翠花的这番话,是让政府部门多支出5万元左右,便能解决电子厂的实际问题。可是全市像电子厂这样的企事业多了去了,累加起来,这笔开支同样财政上压力很大,吃不消。
翠花读懂了诸葛若兰的心事,她见诸葛若兰陷入了沉思之中,继续说道:“改革是前无经验可借鉴的,这就逼迫着我们,必然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又不得不考虑到改革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重大影响问题。为了降低改革的风险,可以将电子厂立为试点单位,一但获得成功经验,再广为推广,岂不为上策。”
翠花的这番话,再次拓展了诸葛若兰的思路,大胆之中,又不失稳妥,太完美了。翠花啊,翠花,你还真是个改革的人才。
翠花是富于察言观色的,她继续说道:“欧阳市长是富于开拓精神的、政绩菲然的好市长……”
话说到一半,诸葛若兰摆了摆手,阻止了翠花继续讲下去。
翠花的本意是当着诸葛若兰的面,拍拍欧阳市长的马屁,坐实政府投入资金对电子厂进行改革试点,可是翠花此时用点用力过猛,操之过急了。
这一点诸葛若兰作为长期从事政府工作的领导,认为翠花犯上的嫌疑了。自己可以这样考虑,但作为晚辈不应该这样说,有点逼宫的意味,也显得领导很无能。
翠花很快意识到了这点,只能亡羊补牢般地及时刹车,而且今后再不可能犯类似的错误。
当然,这也不能怪翠花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欧阳如琢在现代,可是霸道总裁级的人物,他有什么想法,说便是了,别人只有听从的份,所以讲得兴起之时,角色没有换位过来。
翠花失分了。
喜欢本书的读者朋友们,请动动你的小手,点个赞、评论、推荐票,谢谢,你的关爱是我写好书的动力,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