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一人一家,一朝一代皆小事?(求订阅)
听到两人称赞。
书生并没有丝毫欣喜,仅是摇了摇头,忽然说起一件毫不相干的事情。
“两位前辈,你们可知眼前这家茶寮的主人家一年能盈利几何?”
赵处敬和王龙虎眉头皱起,不解其意。
书生不管不顾的继续道:“这块地方人来人往,做点小本生意其实很合适的。”
“卖茶、卖水,虽然利薄,一文钱一大碗茶水,两文钱三碗。”
“但靠着来往商客行人,每天的盈利还是非常可观的,至少能有盈利几百个大钱。”
“然而,除非你与城门的甲士说好,分他几分利,然后再拿出一部分钱来打点下附近的帮派和地痞,向朝廷府衙缴纳一些摊位费,否则做不下去。”
“再加上每日的吃食,生活用度等。”
“所以哪怕这爷孙两人一年劳作不歇息半日,最后能剩下的也不过是几两银子罢了。”
“甚至这剩下的几两银子,还要向朝廷缴纳人头税等。”
“如此一来,爷孙两人劳作一年,莫说是赚钱了,生意能不赔本就已经很不错。”
“事实上,如眼前这爷孙俩,在底层百姓中,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毕竟能有一个养活自己的营生,日子过的虽然艰难,却总归是饿不死。”
“但,你若换做天京城外的底层百姓?”
书生说到这里,眼中露出悲悯之色,沉痛道:“莫说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营生了,恐怕就连一亩薄田都没有,只能租种地主豪强,或者世家大族的田地,朝不保夕,一年到头甚至都吃不到一顿饱餐。”
“一旦有遇到天灾人祸,便会成为流民,易子相食,饿殍遍野。”
“更有甚者,很多村镇中的百姓,有超过十之八九,皆已卖身于地主豪强之家,为奴为婢,生死不自由。”
“两位前辈,如今的神州百姓,真的是太苦了。”
“我李文道不自量力,却是想为这天下百姓做一些微不足道之事。”
如今的神州百姓太苦了。
而未来的神州百姓将会更苦。
成仙路的真相如何?
李文道作为太阴学宫的左司业,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真要让九宗六道和十二世家等人操纵血魔教,掀起席卷神州的王朝魔劫,神州天下百万万的大乾百姓,最后能活下来的恐怕不超过十分之一。
换句话说。
成仙路的开启,对九宗六道和十二世家的大人物们来说,是一场千年难遇的天大造化。
但是对底层的神州百姓而言,却是一场真正的大劫难。
李文道深吸一口气,看向赵处敬和王龙虎,一脸坚定道:“我自幼开蒙,天资聪慧,少有所成,恩师言称我有宿慧。”
“犹记得,我少年立言时,恩师曾问我志向。”
“我当时不知天高地厚,圣人之言脱口而出,更有对恩师胯下海口说:我若为官治理一方,必定造福百姓,让天下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我若为相,当天下大治,海晏河清,共享太平盛世。”
“当时恩师摇头,不发一言。”
“起初,我认为恩师小看于我,未来一定要让恩师刮目相看。”
“然而当我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方知自己当初的豪言壮语是何等的可笑。”
“天人境的最后一步是心灵,需要把守本心,强大与否,就是自身心灵是否强大,故而天人强者和天人强者之间,虽然同处一境,实力却天差地别。”
“在天人境的修行中,我们儒家有立言,立行,立心三个阶段,分别对应天人境的三个阶段,需知行合一,方能成就儒家圣人之位。”
“晚辈狂妄,以圣人之言立言,当知行合一,立圣言,遵圣行,塑圣心,否则心灵蒙尘,又何谈成就武道仙神?”
“此虽蚍蜉撼树不自量力,却也是晚辈的修行之道。”
“所以说,如果两位前辈前来寻晚辈,是想让晚辈放弃心中志向,代表太阴学宫一同向大乾朝廷施压,却是寻错了人。”
李文道似是感慨,低头望着茶碗里的两文钱。
铜钱外圆内方,好似有蕴含人道至理,让他心绪万千。
事实上。
这一次他前来天京城,是主动申请前来,为的就是近距离观察下那位传说中的大乾十三皇子。
大乾十三皇子杨安在海洲的所作所为,如今已然轰传天下。
李文道很清楚。
这位十三皇子已经是自己的最后选择。
倘若这十三皇子杨安真的有传说中的那般妖孽,且有志于革旧鼎新,开创大乾王朝的第二世千年辉煌。
自己或许真的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立言。
立言,立行,立心。
知行合一。
最终成就儒道圣人境界。
赵处敬和王龙虎闻言,却是眉头紧紧皱成一团。
因为他们不知道,李文道这番话究竟是代表他自己,还是代表整个太阴学宫。
如果仅是代表李文道自己。
一个天人强者,虽然稍微有些麻烦,对九宗六道和天下十二世家而言,却根本不值一提。
就像李文道自己说的一样,他这般选择完全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毕竟圣贤种子,也仅是圣贤种子,并非真正的儒道圣人。
甚至就算李文道真的成为了儒道圣人,对九宗六道和十二世家来说,也仅是比较麻烦而已,并非不可力敌。
但如说过,李文道的这番话代表着整个太阴学宫。
那就麻烦了。
虽然太阴学宫在九宗六道中,属于垫底,根本就不是紫霄宫和武帝城的对手。
但太阴学宫能成为一方宗门圣地,其势力和底蕴,依旧是不容小觑。
倘若太阴学宫彻底倒向大乾朝廷。
这对九宗六道和十二世家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赵处敬想到这里,眉头拧得更紧,沉声道:“这是李司业自己的意思,还是太阴学宫的意思?”
“李司业,伱作为太阴学宫的左司业,莫要以一人一家,一朝一代之小事,耽误代天行道,维持神州秩序之大事1
“历朝历代难道没有出过明君?”
“可该亡的,不照样亡了。”
“想那八千年前的大嵩王朝,历代天子皆仁德施政,爱民如子,甚至有选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你们太阴学宫成为神州第一学阀。”
“结果如何?”
“那大嵩王朝在巅峰昌盛之际,还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