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成林直摆手:“不去,家里有田有地的,我们就在家里种地。
好歹给你们留条后路,哪天要是国家不让做生意了,你们回来也有口饭吃。”
陈红杏从孟盛嘴里知道以后的发展方向,没这担心,但也没反驳丈夫的话。
在村里种地种了几十年,要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她得仔细想想才行。
今年该忙的已经忙得差不多了,明年翻春又得开始翻地犁田,爹娘要在村里,不可能放着田地不种,到时又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
孟盛想到上一世父亲积劳成疾早早离世,不忍他们再如此辛劳,劝道:“我们做生意几个月赚的钱,能买一家人好些年的粮食。
哪天不能做了回村里,也不用担心没饭吃。
家里田地都找人帮忙种着,跟冯宜家的一样,收点口粮。
你们就去城里帮我看看店,全是外人用着到底不怎么放心!”
孟强见势也道:“娘,明年我就高考了,你去城里帮我做饭好不好?
有去食堂排队和回家自己做饭的功夫,我都能多做两道题了!”
两小子理由都挺充分,孟玲又加了一把火:“爹娘,二弟都结婚了,大哥还单着。
村里姑娘好的都被人眼疾手快的定了,耽搁下来的估计你们也看不上。
不如去外面好好看看,给大哥仔细挑个好媳妇儿!”
陈红杏跟孟成林对视了一眼,都动了心。
别的不说,现在小儿子考大学,大儿子娶媳妇是他们心里的头等大事。
孟成林看向在座最有文化见识的张靖安,问:“张大夫,你觉得现在这政策会不会变?
会不会像五几年、六几年那会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的!”
张靖安看着一家人父慈子孝,心里正可惜自己儿女生少了,闻言笑道:“应该不会了。
现在报纸上常常在讲万元户,鼓励大家创业,还鼓励引进外资企业。
省城里都有好些个人办的作坊、开的店铺了。
大家买卖都方便了很多,这股风一旦吹起来,再想停下可不容易。”
儿子的话,孟成林再怎么听心里还是发虚,但张大夫的话对他来讲犹如金科玉律,原本始终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看了眼媳妇的神色,一巴掌拍腿上,决定道:“行,我跟孩子他娘就进城去!”
话落,嘴巴都快咧到了耳后根。
以前羡慕孟解放进城当干部,如今他也凭着儿子进城享福了。
事情定了下来,接着大家就商量什么时候进城。
这时几个小辈不急,倒是原本犹豫拒绝的老两口格外积极。
陈红杏道:“如今家里就几只猪和鸡鸭要人看管。
鸡鸭好说,带些去城里养着下蛋,其余留家里老二养着。
猪也到处理的时候了,明儿杀上一头熏腊肉,其余的都赶出去买了。
算算,至多十来天就能上县城去!”
孟成林点头:“天越来越冷,等下了雪,出山的路就不好走了。
趁着这几天天气好,把事情办了,还得借车多跑两趟,拉些粮食去城里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