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自序及第一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中师那些事儿

    自序

    中国大约从1981年开始,为了缓解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压力,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学生就读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城乡小学任教的招生政策。1999年后,全国又陆续取消了中师教育。在十七八年的时间内,全国近400万学习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涌进了中等师范学校。

    前一段时间,网上曾经有一篇短文叫《中师生的芳华》,引起了无数中师人的共鸣。该文这样深情地写到: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师生。

    十七八岁的他们犹如一把把蒲公英的种子,撒在祖国或肥沃或贫瘠的土地上。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坚守在偏僻、荒凉的乡村中小学。

    一代中师生,也许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负重前行,与平凡、贫穷、落魄为伍。

    中师毕业生充实中小学教学队伍,让中国基础教育得以发展,不至于陷落,这是中国教育的大幸,而之于个人,用一生的“芳华”,零落于中小学校有限的平台,这是个人的不幸。”

    我于1991年考入中等师范学校,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三年中师生活。那时候学校学习氛围很好,同学们团结友爱,一个个积极上进,大家在努力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积极锻炼能力,追求全面发展;老师们治学严谨,爱岗敬业,既对大家严格要求,又给予了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大家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如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能力突出”的小学教师,成为那个时代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期盼。毕业后,这些中师生大多数都回到了生他们养他们的故乡,用他们的双肩和智慧撑起了乡村教育的大半个天,不少同学成长为名校长,教学骨干,极少数改行从事其它行业的同学,如今也成为所在行业的翘楚。

    有人说:“中师生不容易,他们在懵懂时扛起了中国教育的半边天。多数人扎根于穷乡僻壤,微薄的工资,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足以给孩子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他们对不起家庭,对不起自己,但对得起别人家的孩子,对得起国家教育!”

    我深以为然。我试图用笨拙的语言写下一些文字,献给那个火红的年代,献给普天下上过中师的一代中专学生,也献给自己,作为对那一段芳华岁月的温馨回忆。

    这部小说以“赵弘毅”为主线,回忆了他和同学们的三年中师生活。我想从中师生们的生活、学习、活动等方面出发,来展现中师学生“思想活跃、积极上进、学习刻苦、能力突出、素养全面”的时代特征。“赵弘毅”身上有我的影子,他是我心目中一个比较理想的中师生代表人物,他身上有着农家子弟传统的勤奋好学、纯真朴实和美好善良。“九一级五班”这个班集体,也曾经是我当年班级的番号,在这部小说里我之所以继续沿用,是难以割舍自己对这个班集体的热爱,但她同样是无数个优秀班集体的一个缩影,她代表着“求实、奋进、爱美、创新”师范学校班级精神。总之,故事里面所有人名、地名、班名和校名都不是特指,请读者不要对号入座。

    “曾经,我们天真的以为我们是上天眷顾的骄子,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最后才知道原来只是草。”

    有人感叹,“中师生是一代有见识,却退出历史舞台的过客”。他们看着时代瞬息万变,却因为脚步太重而追赶不上时代。

    我并不这样看,中师生这个称谓虽然伴随着国家招生制度的改革,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然而中师生的精神却永远都不会过时,她也为新时代如何重振师范教育指明了方向。

    回望历史,你,我,他(她),无数的中师生,我们都是一群仰望星空,数星星的人。

    谨以此文,献给我们的中师时代。

    第一章

    许多年后,面对许多高中毕业生

    高考后填报志愿时,赵弘毅准会回想起他当年中专考试后,去填报师范志愿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1991年7月,被很多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称之为黑色的七月。一直以来在全校应届生中稳居第一名的赵弘毅,参加当年中专考试竟然以一分之差落榜了!他清楚地记得当年他所在的柳树区中专录取分数线是409分,他单单就考了一个408分。这一年考上中专的全都是复习生,应届生几乎是全军覆没,考中的复习生绝大多数复习年限都在三年以上!

    这年和赵弘毅一起落榜的人很多,其中就包括的他的老乡———周磊。周磊上高一的时候,赵弘毅刚刚上一年级。周磊上完高中后,又下到初一,重新读初中,再次读完初中后,中专考试仍然名落孙山,于是又改名重新建学籍,重读初二、初三。在反反复复的折腾中,相差了七八岁的两人,竟然成了同级同学。只是赵弘毅在初三一班,周磊在初三三班。初三三班被同学们戏称为“范进”班,当年要进入初三三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是复习初三的年限达到三个以上,而且必须通过严苛的进班考试。初三应届生的班级往往要用大半年时间教授新课,然后才是复习备考,而初三三班一开学就进入四轮复习,目标直指中专。

    周磊的成绩是405分,比赵弘毅还低了三分。看完榜后,他的脸色铁青,一声不吭。多年来的考场失利,显然已让他变得麻木,习以为常了,与此同时他的内心似乎已变得无比强大。反倒是赵弘毅,此时颇为惆怅:来年是想办法复学呢,还是读高中呢?

    从小学到初中,一路走来,赵弘毅一直都是班级内“标杆式”的人物,曾被称为柳树区不世出的“神童”。 在柳树中学,他曾创造过一段最辉煌的历史:那是在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政治成绩都取得了年级第一名,英语、数学和物理都是满分。学校校长勉励全校同学向赵弘毅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