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吴王府。
素来康健的皇帝突然晕厥病重, 对三皇子一党而言,是个堪比山崩地裂般震撼的消息。
连夜密议, 黎明勉强散去,出入者无不神色沉凝, 三皇子本人眉心更皱成一个“川”字。
原因无他, 如今皇帝经过抢救转安, 却是暂时的, 战战兢兢的御医已隐晦表明, 长不过一年半载, 短则一旬半月,天子已命不久矣。
这可怎么办?
三皇子还没来得及把皇太子拉下马, 甭管人家不过十一二岁的孩童,是皇帝亲封的,拜过天地祭过太庙,昭告天下, 皇帝若崩,太子继位名正言顺。
届时,四皇子五皇子或许还能挣条闲置活路, 三皇子却是必死的, 连带他麾下党羽,谁也没有活路。
宫内熬了两昼一夜,回来又通宵议事,三皇子眼下泛青, 脸色看着竟有些灰败,“如何是好,令伯你说眼下如何是好?”
室内还有一人,章夙静静立着,须臾,他缓缓道:“为今之计,唯有背水一战!”
掷地有声,三皇子倏地抬眼,章夙肃容:“太子登基,我等必死,何不破釜沉舟?殿下在羽林军经营也有些时日,如今宫中正人心惶惶,我们正好以快打慢。”
“只需除了太子,即可兵谏上清宫,届时,陛下也只能就范。”
京营是有三十万大军,却在京郊,只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便大势已定!
三皇子神色几度变化,倏地一定,“令伯所言正是!”
“来人,立即把诸位先生及裴苍周原等人请来!”
……
三皇子召心腹在外书房连着议了一日的事,门开,诸人一扫先前沉困,眉眼变得冷肃。
吴王府在外看着与寻常无异,实际内里气氛极之紧绷。
章夙回到自己院子,推门而进,熬了两个通宵他神色有些疲倦,双眸却前所未有地亮。
奋笔疾书,细细折叠封入竹筒内,交给身后的贴身小厮,“立即传回去。”
传回何处?
传回西河。
章夙又附耳口授一段话,“……准备起来,一旦我令下,立即将此讯透于当今知晓。”
从安黔到房太师,再到牧氏商号,章夙早已查到皇帝不妥的蛛丝马迹。
他怎会乐意三皇子称帝?
幼帝登位,太后临朝听政,才是最好的。
说到底,这位不过出身一般的内宫妇人罢了,有些小伎俩,但大事还是傅延等朝臣撑着,届时一挑拨,可乘之机很多。
三皇子确是不能留了。
皇帝驾崩,朝局动荡,正是举起反旗的大好时机。若留着三皇子,届时双方摒弃前嫌刀口对外可不好,得先除了,把水搅至最浑,将朝堂的力量尽力削弱。
“三爷,永安坊那边已经准备妥当了。”
章夙颔首,此时,他已开始准备着退出三皇子府了。
他又问:“钦差那边情况如何?”
提起这事,章夙沉了沉脸,一千多匹膘马,数十万金,竟就这么白白折了去,连关口多年来苦心布下的人都被清洗过干净。
“擦北戎南境而过?”
那就是北地的藩王了?北地素不富饶,藩王偏少,也无明显强势的,究竟是谁?
谁也不是傻子,这当口十万火急买马,是什么心思,路人皆知。
可惜了,他们接到消息晚了点,遣人北上那马群已消息不见,也无消息漏出,不是是从哪个关口入的?否则,即能进一步缩小可疑范围。
章夙怀疑钦差团有人接应,他立即传令盯梢了,不过三个钦差队伍监视了一段时间,却未能发现异常。
“据报,巡视结束,钦差已准备归京。”
章夙面色沉沉,思索片刻,提笔写下十来个人命,程昭,许译,狄谦,傅缙,陈德,樊岳等等。
包含三位钦差,京营主将,还有羽林卫领头几个,钦差团数得上名字的,都在上头了。
“这些人,都仔细查,再加派人手盯着。”
他必须将这个购马藩王挖出来。
……
钦差团一路急赶,楚玥等人亦然,抵京之时,已是十月下旬,寒风凛冽,风卷着雪铺天盖地而下。
京城内气氛紧绷,茶肆酒馆的喧哗声都低了一些,天子卧病久不朝,虽消息捂得严实,但大家都暗自猜测,怕是要不好了。
确实不好,已得了确切讯报,皇帝丹毒爆发病来如山倒,已卧榻不起,最多最多,也就再熬个一年半载的。
既然他们回归,宁王得赶回去了,许多许多布置,尚需密锣紧鼓安排。
傅缙楚玥当天回,他趁着傍晚城门未关就走。
临行前大赞楚玥:“玥娘当记一大功!”
购马成功,宁王神采奕奕。
楚玥笑:“殿下谬赞,如何是我一人之功?此乃大家同心协力。”
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