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着聊着就讲到了刚才那位外国记者提问的事情上。
王建东直接说了自己的想法,“-------,我到现在还是没有搞清爽,老外他们对我们上海,对我们浦东的了解就真的那么少的吗?”
丁洁明显一愣。
想了想,她说道:“我倒是觉得今天那位老外记者的提问似乎也没有意外的呀。就我所知,上海过来香港的招商会也好,还是在各种相关的会议上也好,实际上经常都会有类似的提问。”
“哦------?”王建东对丁洁的回答很意外。
“你看看今天领导的反应,就应该知道,对于那样的提问,他早就见怪不怪,可以说习以为常。不是吗?”丁洁回答。
王建东点点头,这才恍然大悟。
这就可以解释了。难怪当时副市长先生对那样明显不太友好的提问,竟然还能泰然处之,然后有理有节,有张有弛的发表了后面那么长的一段话。
亏得自己,当初还认为那位记者是来特意“捣糨糊”。
现在看来,还是自己首先在认识上就发生了偏差。
也许是自己世面见得少。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土生土长的浦东原著民的缘故,从心底里就不愿意听到有人说上海浦东的任何不好。尽管现在的浦东,哪怕比之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如此。
王建东心里想,自己需要进步的地方,方方面面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是自己在这次会议上得出来一大教训,也算是自己的深刻体会吧。
丁洁又说道:“讲起来浦东,其实我有好多年都没有去过了。”
王建东不语。
“老早子我对浦的印象,可以说颠覆了对我们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的一贯印象。那时放眼浦东,尽是杂草丛生、农田遍布,同时看上去马路狭窄、房屋破旧,另外臭水沟多、污染企业也多。我还记得最高建筑就是一座是消防瞭望塔,其实也不过是8层24米高。”
丁洁感叹道,“那哪里是上海,分明就是不发达农村的真实写照。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我可能都不会想到要跨过黄浦江去那边。”
王建东只干活。不响。
“好了,我们不说这些了。”
丁洁看向王建东,问,“我知道你们明天傍晚的飞机回上海,明朝还有大半天的时间,你怎么安排?要知道,香港可以游玩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比方讲------,”
王建东却笑道:“要是你们两位有时间的话,我想去专门的建筑类书店看看。然后,再考虑去购买一些东西。你知道,我们来一趟香港不容易,很多亲戚,还有左邻右舍,都想着能帮他们带一些东西回上海去的。”
去书店?丁洁根本没有料到王建东的最大愿望竟然是去书店。
“理解理解。我们也都是这样过来的嘛。”
丁洁开王建东的玩笑:“香港很花钱的,你带的钱够吗?”
王建东笑了笑,开玩笑道,“丁姐的意思,你可以借钞票给我?”
“当然可以啊。”
丁洁回答简单直接,“实际上,我们作为驻港的窗口单位,这种事情自然没有少干。毕竟大家都有这一块的需要,我们也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你说对伐?。”
王建东笑笑,不响了。
这一趟来香港,实际上他还真不缺少钞票。
除开自己准备的部分,每个出来的人都有一定额度。另外,刚从法国回来的堂哥王建浦也给了自己一些美金。还有,长期做出口生意的小姨,也给了自己不少。当然了,他们也不是都白给,有要求带一些东西回去的。
丁洁见王建东不说话,还以为他真的缺钱。
她说道:“说吧,你大概要多少,姐借给你。你回上海后用人民币还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