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阿爹又说道:“当然了,馄饨衍生的许许多多的故事,也让人难以忘怀的。”
小毛抬头笑笑,说道:“故事我欢喜听的。”
阿爹摸摸头,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说的是有一个小囡,因为被妈妈责罚离家出走大半天,尽管肚子早已前肚贴后背,但不想回家。
前弄堂卖柴爿馄饨的李家老爹在路旁发现了小囡,他没有将小囡直接送回去而是先带回自己家里。端上一碗油花飘香的馄饨,看着十分委屈的小囡咽着口水欲说什么,老爹慈祥地说,吃吧!
小囡狼吞虎咽一碗馄饨入了肚,连声说道,老爹侬真好,老爹侬真好。
老爹讲,阿囡今年12岁了吧?小囡点头。
老爹又讲,给老爹算算账。哦,一日三顿饭,一年365天有几顿?1095顿!那么12年多少顿?13140顿。阿囡的心算不错!你想想,吃了一碗馄饨,就说老爹是好人!那么,你爸妈12年给阿囡吃了多少顿饭?13140顿!一万多倍啊!
小囡听着听着明白了老爹的用意,赶紧回了家。一碗馄饨让小囡从此领悟了养育之恩。
“我小辰光,老师教我们敬重父母的教诲,往往讲的就是这样一碗馄饨的故事。”
阿爹看看小毛,说道:“再给你讲一个我小辰光的故事好了。”
那时候我们一家人,你爷爷奶奶,还有你大伯都还住在塘桥那边。那时候年纪小,爷爷奶奶上班,放学后晚上没人管我们,有时候会去同一个弄堂的邻居家玩耍。
邻居太太是个谨小慎微的旧军官夫人,当时低调安分地在街道生产组绣花。但每每我们去玩,那夫人就叮嘱我们兄弟俩拿一只保温桶出去,打上两碗“柴爿馄饨”来解馋。一碗她自己吃,一碗给我们俩。
在军官太太红木家具环绕的房间里,换上旗袍的夫人用镶金丝的陶瓷勺子,一个个地把小混沌舀出来,慢吞吞优雅地放进口中,抿着嘴吃,然后露出来极大满足地表情。
从此兄弟俩心里晓得,原来纵使在大时代的夹缝里,人还会为了吃一口好菜而费尽心思。那就是生活的韧劲,也是这个市民社会教会他们的永恒乐趣。
小毛冷不丁问:“我们家有在塘桥住过的吗?”
阿爹脚步停顿了一下,靠近小毛,搂住他瘦小的肩膀。但是终归最后什么也没有再往下说。
很多年以后,小毛看到《花样年华》这部电影。
对上海有着很浓情结的王家卫,在《花样年华》里面有一个情节:深夜,灯光昏暗的弄堂里,蒸汽腾腾的馄饨摊子,沁人心脾的味道,身穿华丽旗袍的摩登女子,神情愁苦的西装男子……
“苏太太”每晚换一件旗袍,穿了登登样样,拎着个保温桶出去,没成想她精心打扮就为出门买一碗馄饨。
足可以想见“柴爿馄饨”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小毛突然间就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吃过的这种正宗的街头“柴爿馄饨”。
他觉得,“柴爿馄饨”的一拿一捏,尽管五根手指软硬劲不同,用力的角度也有区别,但是不用过多的言语,演绎的其实更像是一种骨子里就透着暧昧的食物,而且伴着时间的发酵,回忆起来似乎更加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