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6章 “三转一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样都不能少,一样都不能落下。

    这些结婚的习俗延续至今,仪式虽已简化,但在农村仍较隆重。届时男家要置办酒席,邀亲戚朋友喝订婚酒,媒人必须到场。即使自由恋爱,也要请熟人充当介绍人,俗称“挽媒人”,也叫“捉媒人”。

    特别是行盘送礼环节。所谓行盘,是说媳妇过门以后,每到春节、端午,婆家要给女家送年夜盘、端午盘。女家也少不了回送礼品孝敬公婆。每逢年夜、端午、七月半、十月朝等节日,婆家便要邀过门媳妇回去吃饭,或女家邀毛脚女婿吃饭。

    这天,由媒人出面去女家请姑娘上门,女家以茶水招待。姑娘上门见男方父母和亲戚长辈,并接受“见面礼”,公开恋爱关系。此后双方可随便走动了,但逢年过节,男家少不了要给女家行盘送礼。

    以前穷苦人家无钱行盘送礼,置办酒席,大多不搞过门这套仪式。但如果不搞过门仪式,男女平时就不能来往,直到洞房花烛夜才能见面。当地曾经流传这样一个笑话:有次某新媳妇“小满月”从娘家回来,迷了路,看见一位男子在割草,便上前问路,那男子给她指点了方向。新媳妇回到家里,方才知道刚才指路的割草男子就是自己的丈夫。

    第二天为“正席”,宴请所有亲朋好友,至少要摆上二三十桌酒席。

    迎亲回来到男方家,新娘换好衣服,摆上香案,点起花烛,就开始举行仪式。男女傧相、新郎新娘、主婚人、来宾等依次入座,证婚人宣读证书之后,新人拜天地、拜父母、相互对拜,并饮交杯酒。而后将新人送入洞房,满座宾客才开始吃饭。

    讲究一些的人家,还会请来当地的清音班或是戏曲班子,邀请亲朋们观看戏曲表演,就像今天这样的场面。

    清音班,也就是清音座唱班,是为民间婚庆寿喜鼓吹演唱的声乐班子。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旧时遍布当地的城镇乡村。

    第三天称“邀老客”,男方家里宴请女方父母及亲戚。东家用剩菜招待留宿和帮忙的亲戚,当地叫“敲甏底”。这样婚礼才算完成。

    坐着等了不一会儿,开始开席。

    “新娘阿舅到场了,这婚宴才能开席的。”郭老师笑了笑,说道:“我们这边和城里不一样。新郎新娘不同桌,新郎陪阿舅喝酒。新娘则是由小姐妹、媒人、喜娘陪同吃花缘酒。新娘坐在桌上不能吃,只是装装样子而已。”

    宴席菜肴非常丰盛,小毛只是闷头吃东西,不响。

    郭老师笑笑,说道:“想起来了,这里还有一个规矩,新娘子要送一对被子和枕头给公公婆婆的。如果男方爷爷奶奶也在世,那么也要的。只有一个,则送一条被子和1个枕头。如果有干爸干妈,也是要送的。再地道点的,师傅也是要送的。规则同上。”

    “对了,实际上每一个亲戚都可以问新娘子拿的。寓意就是说,盖了新娘被就什么都会好的,沾喜气的呀。等会你们也可以去问新娘子去拿的。”

    王国良搭话道:“看来还是你们这边的老规矩多,讲究的。”

    郭老师又在旁边介绍说,亲戚朋友吃完酒席,晚上围着新郎新娘闹新房。当地规矩,闹新房时不分老幼。妇女们闹着叫新娘子开箱子,看看箱笼内细软物有多少。

    闹到最后,新郎新娘分喜果,这些喜果一般都是由阿舅带来,每人分一段红皮甘蔗和几个大红枣,闹新房的人这才满意而归。

    等闹新房的人都走后,新郎新娘坐在床口上望花烛,花烛烧到虎口把时吹灭,喜娘把蜡烛头包起来,丢到床底下。洞房花烛之夜,新郎新娘一般是不睡觉的,因此当地称“花烛夫妻”。

    小毛吃的高兴。只听得戏台上的一老一少却正好唱道:

    (娘):侬到人家浪做媳妇,

    双手揿勒格拉饭箩里,

    双脚跳勒格拉米囤里。

    侬脱脱(掉)蓝衫穿龙袍,

    脱脱(掉)苦鞋牵上轿。

    (囡):侬拨我到海塘角做媳妇,

    我脚脚踏仔茅柴塘,

    口口吃仔牛屎汤,

    我牛脚渍里淘白米,

    蟛蜞洞里吊清水。

    我么双手揿勒灰堆里,

    双脚跳勒苦卤里。

    ……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