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6章许部长家的私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名木。整个院落占地亩多,房屋和林盘各占二分之一。其中还有我自小就垂涎的,每年都要结果的一棵樱桃树、两棵棋柑树。这景象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后这里的人家都自建房屋,逐步修成一家一户别墅式的小楼。

    我听外祖母说解放前,她家的日子并不好过。田地的收入二分之一以上,要交给住县城里的地主家。如果年辰好多收点庄稼,地主就会住到家里来不走,扬言田要收回去自己做。这时候只有多给他交些稻谷才行,有时还要向他们的头面人物送礼,请别人说好话继续租种地主的田。如果年辰不好庄稼收得少,地主也住到家里来,主要是怕他的租子收不够!我母亲兄弟姐妹6个,只有大舅一人上过天马镇街上的小学。因为物质精神两方面的生活都困难,我母亲家的人个子都矮小,周围农民的景况也都差不多。解放后划成分外祖母家为下中农,可想而知那些贫雇农家的就更差劲了。而贫雇农加上下中农,占湔县总人口的百分七十以上。

    矛盾从来都是两个方面,有一般就有特殊,有长得普通就有长得好的。刚解放的时候,这里有位姓郭的女子,嫁给解放军的一位师级干部。她的母亲人称郭五嫂是位寡妇,当地是乐道的是1960年那么困难,郭五嫂也有白糖、猪油吃。郭家庭成分是中农,解放前有几亩自己的水田,她将田卖了供养唯一的女儿上学。郭姓女子先在天马上小学,后在湔县城关上初中。湔县195年才办高中,刚解放的时候,有初中文化的人相当了不起。腹有诗书胆气豪,有那时候文化的女子,嫁给部队的师级领导实属自然。

    解放前四川人个子大多数都矮小,被外省称之为“川猴子”,应该与所受的残酷剥削有关。另一方面当时的生产力确实低下,田间产量水稻400多斤、小麦00多斤;喂养的猪、鸡、鸭等,都要两年以上才能长大(不象现在有“四月肥”饲料)。农民辛勤劳动一年,交了地主的以后剩下本来就不多,一大家人连吃带用。加之还要给地主和他们身边的人送礼,境况可想而知。1949年中国人均寿命只5岁!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代的川人个子猛长。和外省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主要原因是物质精神,两个方面都生活好了一些。前面的章节说了,到000年的时候;中国人均寿命7岁,湔江堰市长寿之乡人均78岁。

    0世纪70~80年代,报刊杂志上说湖北神农架不少地方发现野人?!国际上联合国有规定,发现野人如果确实,第一个看到的奖励1万美元。此规定还指明,现代人野化的不算是野人。许多专家学者前去考察,听到的只是传说、见到的只是毛发、甚至照片,谁也拿不出活体或实体作证。学者们众说纷纭,其中之一的观点值得借鉴。据电视报道有专家认为,当年神家架那地方经济、文化、交通都欠发达。当地人近亲结婚的比外面多,因此出生了一些低能、奇形、不健全的人。是不是这些人在山林中行走时,被旁观目击者误认为是野人?改革开放深入后,湖北神农架的野人之说逐渐湮灭。

    解放后先是土地改革,外母祖家种的0多亩水田,包括前面提到的院落都成她们自己的。只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互助组、合作化、公社化,1956年后田地都集体耕种。紧接着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196年“小四清”;1964年“大四清”,1966年开始到1976年共十年间,外祖母家包括那些各自成家的舅舅、娘娘家都每况愈下。我亲眼看到他们装粮食,由仓房变为柜子,大柜子变小柜子。困难时期吃公共食堂,家里只有一只米坛子,藏一点谷子预备待客。

    196年体制下放以生产队为基础,到198年(湔县是1980年)农业生产责任制。这0年间虽然都是大柜子装粮食,但比起仓房装粮食差远了。和我同辈分的表亲们身材也都不高,只有侄子辈们长身体的时候,赶上改革开放田地承包到户。农业部门同时推广杂交水稻,和阿波、繁乐系列小麦,粮食产量猛增。人们才真正装饱肚子,身体长成发育健全的人!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刚起步不久。要在这一带找个长相好的,姑娘女子还真不容易。我确实为这件事去天马4大队看过,可能解放后人们生活太平均,真找不到稍好一点的女子。

    男青年也身体不太好,湔县每年征00个左右的解放军新兵。整个征兵活动要体检两三次、上千人参加应征数才能凑足。那些年只要看到一群又一群的,农村青年在城里走动,大家都知道是在征兵了。湔县城里面有山有水,有“半城江水半城山”的称谓。一条石板山道从城隍坡上山,出西城宣威门去二王庙、鱼嘴、索桥。笔者上小学的时候亲眼看到、也亲身体会到。无论城里还是乡下的孩子们,走这条山道上山的时候都步履蹒跚!

    关于聚源公社8大队:这一带的状况总起来,与前面说的天马公社差不多。和所有川西农村一样,这里也是田野、沟渠、竹林、茅屋。不同的是这里的人会一些手工活,如当年的织麻布、种菜卖菜、贩运鸡蛋、鸭蛋等。因为经济状况稍好,姑娘女子的长相也就好一些。加之历史上唐代的杨贵妃,五代前蜀国的费姓花蕊夫人,都出生在这里。史载杨贵妃祖籍山西蒲城,出生地四川蜀州,唐代蜀州即现在的成都一带包括湔县等地。聚源公社至今保持有落妃池,杨贵妃小时候掉下去过;送妃桥乡人邻里送别贵妃的一道小桥,迎祥寺杨的家庙等遗迹。

    五代的时候四川曾建立过前蜀、后蜀两个独立的地方王权。花蕊夫人也有前后蜀两个,其中前蜀的花蕊夫人姓费在聚源,后蜀的花蕊夫人姓徐在湔县的徐家渡。聚源8大队还有清代时一位湔县知事,即县官题写的“司马相如墓道”石碑,曾伫立在一道河沟叫羊子桥的古桥边。《湔县志》载其事由经过:有乡人土建中发现西汉司马相如墓碑、古墓。因民间有“敞别人坟灭自己子孙”的说法,墓和碑都又被掩藏起来。县官知道后亲自前来寻找也不见踪迹,无赖之下只好题写此石碑记事。(文庙山居)(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