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的雍州大地,四处都是开荒的村落,得到耕牛,农具和种子的流民们在这属于自己的田地上勤恳地耕作。按照天子的命令,每个里(村落)的人数控制在三百人左右,由派出的太学生担任里魁管理一切事务。雒阳的三万太学生,一共有三千人被派往了山西,作为天子派出的官吏以乡亭里的三级品秩实际管理四十万流民。
对于雒阳的大多数帝国官僚来说,他们并未意识到某种变革的可能,只是认为三千太学生前往山西不过是权宜之计,毕竟管理流民是件劳心劳力的事情,若是从各地抽调官吏,先不说会打乱帝国各地原本的秩序,最重要的是没多少人愿意去残破的三辅,但是太学生里近半的寒门士人则不同,他们吃得起苦,而且仕途也不及士族高门的子弟宽广,如今虽说是去荒凉的山西,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一条仕进之路。
三千以山东地区籍贯为主的太学生,最高的官职也就是乡一级的百石官吏,对于山西士人来说,这些不算入郡县品秩的太学生对他们构不成什么威胁,在一些经验老到的帝国官僚眼中,天子又一次在山西士人和山东士人间来了一次制衡之举,至少对山东的士族高门来说,那些寒门出身的太学生,从地域上来讲也算是山东士人。
建宁二年,整个帝国依然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恢复着粮食产量,目前各地还有近三百万的流民,这些失去土地的百姓只能以给当地的豪强种地做工为生,一旦遇上天灾引发的饥荒,他们就是潜在的威胁。尚书台内,刘宏皱着眉头,比起以前,豪强兼并土地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从总的趋势来看,流民的数目依然在增加。
“只能尽量迁往雍州和凉州了!”自言自语间,刘宏做出了决定,只要各地官仓的储粮足够,就将所有的流民迁往山西,只要彻底平定了羌人以后,就大规模移民凉州,为吞并西域做准备。
尚书台连续下发诏书,让流民集中的中原各州郡的地方官吏都是加大了对流民的赈济,而地方上的豪强们也从雒阳为官的亲友信笺中知道了天子对他们兼并土地的警告,都是纷纷收敛起来,小心行事,谁都不想被天子拿来杀鸡儆猴给其他人看。
对于整个帝国兼并土地的大环境,刘宏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仅止于此,若是再进一步的话,就会威胁到自己,所以在通过朝会警告了一下部分帝国官僚以及和他们有关系的地方豪强以后,他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了到了军队上去。
细柳营,来自帝国各地的少年们按照年龄段分成了三支部队,而负责训练他们的都是来自羽林军中没有家族背景的中下级军官,这些纯朴的军官在平时的训练中向他们灌输着效忠天子的信仰。
和皇宫宿卫军的训练不同,细柳营的少年人人都会念书识字,刘宏为此专门为他们编撰了一整套的书籍,而内容的精髓就是将大国沙文主义,民族主义和法家的扩张主义隐匿在儒家的外服四夷以及以教化为己任的大义旗帜下,让他们相信帝国以后发动战争并不是为了侵略,而是将文明和秩序带给那些野蛮和落后的民族以及国家,是合乎大义的,他们每一个人都要以此为荣。
天子所写的充满煽动性的内容不但让细柳营的少年们情绪高昂,就连那些皇宫宿卫军中的高级军官们也为这种学说而欢欣鼓舞,从远古先民遗留下来的好战血脉依然贲张在他们的体内。
十三岁的孙坚,十五岁的曹操,十七岁的袁绍,都是天子学说的忠实信徒,完成每天的训练之后,他们就会讨论并完善着天子的学说,同时渴望着战争。
刘步他们原本是天子身边的执金吾,同时也是天子从小培养的死士,不过现在他们只是细柳营里普通的少年,和其他人一样崇拜天子,奉天子学说为信条,但是在暗中他们却时常保持联系,并且忠实的按照天子吩咐,在细柳营中建立效忠于天子的秘密团体,并且不断地扩大着。
曹操知道自己最近身边有不少人都加入了一个组织,本来他认为这个组织和其他拉帮结派的团体一样,并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不过当他在袁绍亲自来劝说自己加入之后,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么离谱,这个名为大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