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莫言的作品我们的荆轲,颇有感触。
其一,作品不同作者以往的小说,此次结集的主体包括了三部话剧。他们分别是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和锅炉工的妻子。前两部是历史剧,后一本是现代剧。这是作者进行多方面尝试的收获,也使我们看到了莫言在自己身上的又一突破。
其二,就两部历史剧而言,作者敢于从人们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故事入手,不可谓没有胆量。至于编故事,作者是高手,而对于这种题材,我们不由得为作者捏一把汗。待读完作品,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作者为我们引领到英雄人物或是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来体悟他们所思所想。可谓是匠心独运。
其三,作者源于生活创作的出发点,值得我们深思。作者在接受记者时曾说,写戏的动力,一是兴趣,二是内心深处有话要说。作者莫言,到底要把怎样的心里话告诉读者或是观众呢?我以为,作者试图从心理分析的结构上塑造一个崭新的历史人物形象。这部戏引发的肯定是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和对自我的思考。说到底应该是作者对于人类终极问题和终极目标的思考。以及人类生存价值的思考。正如莫言所说,这部戏里,其实没有一个坏人。这部戏里的人,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或者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对他人的批判,必须建立在自我批判的基础上,我们呼唤高人,其实是希望我们自己的内心完美。
一部伟大的作品,不仅仅是因为它往往能够触及我们的灵魂,还因为他把读者引领到哲学的层面,去探寻人类的终极目标。不关注人类自身的作品,不是好作品。正是基于此种目的,作者在自己的作品里,进行了伟大的尝试。这种尝试,具有先验性和积极意义。由此,荆轲的彷徨、自省、反诘在此基础上变得顺理成章;虞姬与吕雉猜疑与互悯显得水道渠成。
作家莫言在序言盯着人写里说,作家写作,必须洞察人之常情,但又必须与人之常情对抗。这一句话,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读我们的荆轲的一把钥匙,或者可以说是,解读我们自身的一把钥匙。
读完之后,我似乎获得一把钥匙。我试图用它解读作者本人。在这里,我们会看到莫言的三个面孔。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莫言,作为一个作家的莫言,作为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个会讲故事的人的莫言。大家不禁要问,这到底应该属于哪一个莫言呢?我以为都是又都不是。那么,这会不会是莫言的第四张面孔呢,即作为剧作家的莫言呢。据莫言自己说,他自己有这样的才华。那好吧,让我们拭目以待我们的莫言,会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