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番外七 黄维周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安康二十二年(639年)。

    自安康十二年,黄维周被任命为天南都护府都护,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

    作为黄明远的嫡三子,黄维周的身份,一直是比较尴尬而特殊的。尤其是当年的拥立风波,让他在顷刻间登上山顶,又被打落山崖,更使得他和父亲、兄长之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隔阂。

    这些年来,黄明远有意识地在补偿这个儿子,给了黄维周很多超出身份的待遇和自由,但越是如此,越让黄维周心有不甘。

    站惯了山巅看风景,就再也不愿意待在山下了。

    不过随着兄长的地位越来越稳定,黄维周根本无力威胁兄长的位置,所有的不甘,在大势面前,只能化为无奈。

    其实黄维周觉得自己并不比兄长差,之所以有现在的局面,只是败在“嫡长”这两个字上。于是黄维周从小便拼命地学习,只为证明自己。

    黄维周在政事堂观政了五六年,又在军中历练了几年。

    到了安康八年,二十二岁的黄维周被任命为南安郡太守,这是黄维周第一次主掌一地军政事物。

    不得不说,黄维周被黄明远磨砺地很好,不管是军事还是政务,都处置的妥妥贴贴。而且他善于推陈出新,利用政策,因地制宜,短短数年之间,南安郡便大治。

    这让黄维周的野心,更加膨胀。

    在黄维周看来,他要是太子,不会比大兄差。

    安康十一年初,吴州发生谋反大案。时江南大旱,粮食减产,物价飞升,余杭郡谢氏、虞氏、骆氏等大族,不忿于朝廷的商策和对江南世家大族的打压,眼看出现天灾,便企图囤积居奇,抬高粮价,制造混乱,在江南掀起一场人祸。

    可惜这些人着实高看了自己。

    黄明远得知消息之后,立刻派人从荆州、湘州、安东等地往淮南、江南运粮,抑制粮价,同时又命吴州按察使赵温康彻查粮价飞涨之事。

    对于黄明远来说,粮价是底线,不能给任何人在粮价上肆意妄为的机会。

    赵温康是个酷吏,性格狠厉,手段毒辣。他一出手,此次余杭粮事件立刻扩大化。从谢氏、骆氏、虞氏等开始,数十家江南大族被查,甚至赵温康还将其定性为谋反案,将余杭上下,掀了一个底朝天。

    江南大族,虽然也不是泥捏的,但很显然,他们已经无力对抗大明朝廷的暴力机器。

    不过这些人也不会任人宰割。

    既然赵温康要来场大的,那他们就让这件事大到赵温康也撑不住。

    很快会稽郡名仕贺源在被捕之后,供述出幕后主使为吴郡王黄维周。

    此言一出,震惊所有人。而此时江南大族充分利用影响力,使得这个消息如长了脚一般,传遍整个江南。

    这案子破天了。

    黄维周受封吴郡王,本就跟江南联系密切。他本人更是和贺源为好友,还曾亲自拜访过会稽贺氏。

    双方这么亲密的关系,任谁都相信了。

    而且民间不管真真假假,最爱看兄弟争家产的戏码,谁敢不相信,这是吴郡王为了夺嫡做的。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而赵温康也傻了眼,他虽然想办个大案,讨天子开心。可这个案子,已经大到他不能控制的地步,这不一定能讨得天子开心,反而有可能把自己逼到绝路。

    余杭离着洛阳毕竟有一段距离,传到洛阳之时,此事已经不可控了。

    黄明远当然不相信。

    倒不是黄明远偏爱孩子,而是他清楚,三儿子就不会做这种蠢事。如果真是他做的,无论是细节还是退路,都不会这么粗糙。

    黄明远很清楚这种手段,浑水摸鱼啊。

    不过流言这种东西,制造容易,但要想破除,反而千难万难,不管你是不是,都会引得一身骚。

    黄明远只得快刀斩乱麻,一边令人快速处置江南的案子,不管是赵温康还是江南参与此事的各家,都尽快清理,同时又命黄维周为岭南大都护府副都兵马使,远离流言漩涡。

    此事很快被处理干净,毕竟江南世家大族,除了骨头软,就是战五渣。

    但此事的影响,却短时间内没法弥散。

    朝中大部分的人,对黄维周很担心,也很戒备。现在黄维扬的位置很稳固,谁也不想再动干戈,尤其是黄维周这个算有前科的人。

    因此不少人认为,为了天下安定,可以暂时委屈一下黄维周。

    至于怎么委屈,自然是废了这个儿子。

    而黄维周这里,不需要再给委屈,他已经很委屈了。他明明什么事都没做,怎么就莫名其妙地成为谋反案的幕后主使,还被人喊打喊杀。尤其是被调往岭南,更让他赶到愤懑和不解,难道父亲真的怀疑他。

    黄维周勉强还是信任自己的父亲的,他觉得朝堂上一些声音,都来源于兄长那里,就算不是兄长指使的的,至少也是一些人为了讨好兄长掀起的风波。

    他甚至怀疑,自己此次被诬陷,跟兄长也拖不得干系。

    黄维周前往岭南之前,被黄明远秘密召回洛阳一次。父子二人阔别两年多,黄维周又要远赴岭南,不知道何时再见。

    再见到儿子,黄明远有些感慨。

    儿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也不能完全干涉。对于儿子受的委屈,黄明远只得好言抚慰,同时尽力弥合他和长子的嫌隙。

    不得不说,兄弟二人若是同样太优秀了,总会产生莫名的矛盾。

    黄维周虽然满口说着对父亲的理解,对大兄的支持,但是心底怎么想,黄明远就不知道了。

    当然黄明远也第一次跟儿子说起对他的规划。

    交趾以南,所有的土地、人口,尽归黄维周。黄维周可南面称王,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

    黄维周听得,大吃一惊,他从来没想过会有这种待遇。天知道他多么渴望成为一个君主,一展自己的才华。

    一时间,黄维周眼眶有些湿润,父亲心里并不是没有他。

    黄明远摩挲着儿子的脸庞,疼爱而又悲伤地说道:“爹爹知道你的抱负,可爹爹只得以天下苍生为重,你别怪爹爹,也别怪你大兄。爹爹能给你的不多,往后在天南,你要多多努力。不过无论何时何地,你也不要忘了,你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国家,还有一个爱你的父亲。”

    黄维周走了,带着父亲的期盼离开了。

    此时的黄维周,没有被放逐的失落与愤慨,只有面对南面无限山河的野心和渴望。

    黄维周到了岭南没多久,便跟着身为都兵马使的王雄诞前往象郡和永平郡清剿俚僚。两次统兵,大大增强了他在山地丛林地区的统兵经验。

    第二年年初,黄维周率领水陆兵马,单独出兵吕宋诸岛,迫使其臣服,并建立起朝贡关系,订立条约,获得宗主权、租借地和最惠国待遇。

    自此,整个南海,完全成为中国的内海。

    黄维周也因功封郯王,成为众兄弟之中,第二个封亲王的,这一年他二十六岁。

    吕宋一役后,黄维周算是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虽然这一战具体战斗都是底下将领打的,但一国之君,最大的能力,是居中协调,而不是打仗。

    同年,黄明远下令,以伏波、卢公、龙骧和新成立的韩王四郡设天南都护府,以黄维周为都护。

    虽然黄维周有能力,但现在还没有资格裂土封王。

    不过他这个都护府,基本上大小事务全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