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鬼丈夫》的拍摄接近尾声了,大概一个星期内就能杀青,这就进入幕后制作阶段了。
拍摄这部电影,程默要求精益求精,这毕竟是“楼兰影视”第一部电影,可不能出师不利。
就算不能大火,也要小爆一下。
到目前为止,拍摄都是在保密阶段,大部分都在棚内,有些是取的实景,演员和工作人员都签订了保密协议。
按照现在电影的制作成本,一部电影在三四万元左右,如果是大制作的话,请的明星演员的话,那成本自然下不来。
但基本上五万元左右,差一点儿的两三万元就可以了,主要是两部分费用,器材费和演员的演出费。
一部电影最多拍个把月,然后很快就跟观众见面,拍摄跟后期制作到上映如果有半年的话,那绝对是大制作了。
事实上,一般电影从拍摄到上映,最多一两个月,而且在这一个月内,演员不一定会拍一部电影。
《鬼丈夫》讲的其实是人的故事,里面的鬼也根本不是鬼,可怕的是人,也不是鬼。
一般这一来的故事不需要太多的特效,只需要服化道和演员方面给力的话,导演水平中上的话,基本上都能拍出不错的作品来。
前提是剧本不能差。
再好的演员和制作团队,碰到一个烂剧本,除非导演有本事再创作,否则,必定惨不忍睹。
程默不干涉电影拍摄,但剧本是必须把关的,后期制作也是盯着的,对剪辑要求要高得多。
毕竟前世多少部经典片子喂出来的,就算不专业,但好不好看,还是能分辨出来的。
电影不是拍出来自我感动的,而是要让观众感动,必须要考虑观众的审美和欣赏水平。
浅显易懂,情节流畅,画面舒服。
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因为很多情况下,受制于剪辑技术和后期制作技术,想要达到一定要求,就必须要多拍几组镜头,这样一来,母片的使用就会大大的增加。
为了省钱,许多镜头都是排演过好多遍后,再一镜到底的,这可不是后世,可以让你“N”机无数次,反正素材放在硬盘里,只要容量够,随便拍多少次,无非是浪费一点儿时间而已。
这个时代的电影胶片是很贵的,国内根本生产不了,全部需要进口。
各家电影公司对电影胶片的使用都是有严格限制的,不允许有过多的浪费,一般就是超出百分之三十量左右,这已经是相当宽裕了。
而程默要求,胶片使用可以按照电影时长的三倍来,一个镜头可以拍两次,甚至三次。
虽然在导演看来是浪费,在制作上有这么大的余量,也给导演的创作带来多种的可能。
程默其实是想拍成彩色故事片的,奈何国内的技术设备达不到,别说现在达不到,就是十年后,国内技术也达不到,相当时间内,国内电影都是黑白片。
建国后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拍黑白片,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电影人心中的巨大遗憾。
不过,程默是真想搞彩色电影的,得有人才和技术储备,当然还少不了专利。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