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华北七七事变以来,日军长驱直入,在半年时间内侵占了平、津、华北及沪、宁等地,但在忻口、淞沪等许多战役中都遭到我军的坚强抗击,时至今日,日本人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陷入于泥潭之中。”坐在板凳上的周成仁对着团里的一众军官们道。
“对,日军参谋本部制订的《在华北使用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方案》中曾经这样到计划以约三四个月时间进行全面战争,摧毁中国中央政权,一举解决中国问题但显然这已经失败了。”笑笑着的张灵甫很赞同周成仁的意见。
“所以我军虽由徐州、豫东撤退,但基本上已经达到了迟滞日军的作战目的,不过可惜的就是没有能够完歼日军土肥原师团于兰封城下。”周成仁走到地图前“团座、各位长官,你们看,现我74军退往泌阳,实则是一步妙棋,即可巩固武汉三镇之北麓,又可东出豫东皖北一线,侧击日军所占据的京浦沿线。”
的确正如周成仁所判断的那样,其实日本大本营在占领南京、太原后,因兵力不足及准备不够充分,本来是决定暂时停止进行大规模的进攻的,并为此制订了战局不扩大方针,甚至向中国方面的各方面军下达了计划,以利用休整时间建立总体战体制并扩大其力量。然而一场台儿庄的失败,却使得华北方面军为挽回面子,而强烈要求扩大战局。加上由于发现中**队大量集结在徐州附近的情况,大本营不得不被动地改变了既定战略方针,在兵力不足及准备并不充分的条件下决定提前进行徐州会战。
而此时的日军陆军尚未完成其在年初制定地扩军计划。根本无法从国内增派新的师团增援徐州作战,只好从本来就兵力不足的在华日军中调集部队,甚至从对苏警备地关东军方面抽调了两个旅团南下支援徐州方面的作战。
而除去关东军。在华日军总共不过15个师团地兵力,从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中先后抽调至徐州作战的就有约10个师团。然而这不但投入徐州会战的兵力不走,根本完成不了围歼徐州附近五六十万中**队地战略、战役任务,而且置后方的兵力更捉襟见肘。连守备同蒲、平汉、京沪、胶济、正太、津浦几条铁路线要的兵力都不够用。
华北方面军-第1军抽调了驻屯在平汉路高邑、安阳地区的第16师团,以及驻屯在新乡、焦作地区地第14师团,南下徐州作战,就致使冀南、晋南的守备陷入在空虚中。以至于不仅被迫放弃了长治地区,而且导致已经占领晋南黄河北岸的第20师团遭到中国第2战区部队的连续攻击,而更让日本人恼火的是,这些中国部队大多是在日军进攻下已退至黄河以南、徐州会战开始后又乘虚渡河返回晋南的。
而遭到第2战区攻击的第20师团不但需要被动防御,而且还要侧翼黄河以南的第14师团,这样就不得不被迫放弃了蒲州、芮城、平陆等地,以保持运城、河津、闻喜等要,并将师团主力退缩至曲沃、侯马、新绛地区固守。
然而第20师团地撤退却又因为第2战区部队破坏了铁路。日军第20师团的补给完全限于中断。而当时陷入在徐州作战的日军又没有任何兵力可供调动增援第20师团,因此徐州会战时期日军第20师团的补给完全陷入在困境之中。
事实上不仅是第20师团陷于困境,整个华北的日军占领区在徐州作战期间都陷入在混乱。因兵力缺少,占领区的日军只能被动地进行防御,完全没有实施大规模出击扫荡的能力,更别占领新的地域了。而这个时候,第18集团军却是频频出击,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根据地。因为华北日军的主要兵力都集中于徐州,这样一来华北占领区就出了个大空隙,给予游击战争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而敌后战场地开辟以及大规模频频发起地游击战的因素。反过来又牵制了大量日军。对正面战场起到了相互支援和相互配合地作用。不仅削弱了日军、钳制日军、妨碍了日军运输的作用,甚至还给予了国民政府军主力和四万万国民以精神上的鼓励。在战略上配合了正向战场。
正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陈诚在回答中外记者关于台儿庄战胜的原因时,所的那样:“山西境内我方有20万游击队,遂使5师团之众只能据守同蒲路线,不敢远离铁道一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