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个响当当的外号:“千里驹”师。
该师不仅善于快速行军,达到“兵贵神速”的效果,而且擅长夜间作战和长途奔袭。
这在国府军中都是极其罕见的。
现在第2师虽然调出了该军,但是该军仍旧下属第25师、第58师、第195三个师。
该军的王牌战力,是靠实打实的战场打出来的。
远在边墙抗战期间,25师就曾和刘子龙的部队并肩作战,双方便产生了联系。
刘子龙部队的强悍战力,早在那时候就给25师的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中不少当时的基层军官,就想投靠刘子龙部队,可惜一直没机会;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了52军的中高级军官,机会终于来了。
52军的将领也清楚,此时起义,正是纳投名状的好机会,也是讨价还价的好机会。
但是刘子龙也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是贵军最后的机会。
这让52军将领们才意识到,刘子龙是要将深入安南的部队一网打尽。
对此,52军提出了两个条件:
第一,起义后部队保持建制不变;
第二,所有官兵待遇不变,仍在原岗位。
刘子龙当即答复全部照办,并且明确表示:还要根据表现,给予立功奖励。
由于在淮河下游战场上,已经有不少国府军部队陆续起义,且都受到了良好待遇,因此52军毫不犹豫就举行了战场起义。
52军的战场起义,犹如在国府军内部中央开花,外围又遭到了十九兵团的三面合围。
已经极度虚弱的国府军立刻全线动摇,纷纷回撤。
但进来容易,回去更难。
十九兵团继续以坦克连和步兵营组成快速追击部队,分多路向敌后穿插,并与52军、留在敌后的部队进行汇合堵截。
面对着这种加强营级的多路进攻,国府军的阻击阵地被连续攻破,并被后续徒步追击的部队不断赶上予以歼灭。
这些快速部队突破敌阻击阵地后并不迂回包围,而是继续向纵深贯通,把这些徒步逃跑的国府军留给后面的追击部队。
而追击部队也不急于发动进攻,而是保持接触,不断吃掉敌人的小股部队,让敌人越跑越虚弱,最终彻底垮掉。
国府军的前锋部队固然难以逃跑,距离国境较近的后续部队也难逃灭亡的厄运。
谅山,此时是取道回国的最佳途径。
但是在此坚守的190师、自卫军第一师、第二师却一改之前只坚守不出的守势,而是变成了这些国府军逃跑路上的拦路虎!
三个师迅速出击,向在包围着他们的桂军第七军等部队发动了全线反击。
第七军虽然号称钢军,在国府军的序列中算是能战之师,但此时已经锐气大减,在我军猛虎下山般的攻击中竟一时不能抵挡,全线动摇。
被切断了最近逃跑路线的国府军,只得绕道逃跑回国。
但这些连续多日断粮的疲惫士兵们,是无论如何也跑不过履带和汽车轮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