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怕炼制的时候变成熟铁,而且钨粉太少,就把这些钨粉里面掺进了少许焦炭,结果无意中产生了碳钨合金钢,极大的提高了钢的硬度,还有就是锋利程度。
当宋应星使用这些合金钢刀具和钻头时,才知道朱有孝为什么高兴的都要蹦起来了,这比原来的刀具和钻头好用多了,而且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基本上不受影响。在朱有孝看来,这些都是最初级的东西,离真正发挥这些金属的作用还差的很多,而且这个成本也太大了,以后还是用钨矿石做原料最好,只是需要检测一下含量。
朱有孝认为“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既然方以智冒出来了,那么再找出几个也未必不可,不能让这些聪明的家伙们都去学那些什么诗了、词了那些对经济发展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作为闲情逸趣还可以,如果以此为职业,纯碎是吃饱撑的。
朱有孝就把方以智召来,询问他是否知道这些家伙们,还真不错,在朱有孝的教育策略下,这些家伙们还真是没有去招花惹草,除了那个叫陈贞慧的上了大明官吏学院,现在已经到外地做官去了,那个“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竟然上了军事学院,顾炎武、黄宗羲、陈子龙这些家伙都在大明技术学院读书。
方以智把这些人找来之后,就到了宋应星的家里,朱有孝在这里见到了这些所谓的明末名人们,通过学问他们的理想,才知道在自己大力发展实用技术的思想引导下,不但一般老百姓的孩子来上大明技术学院,包括许多官宦子弟的孩子也都来这里接受新鲜的科技知识,黄宗羲的父亲被派到外地做官去了,他自己就在这里苦读,现在也还是一个半大孩子。顾炎武这家伙就别说了,一直抱有远大的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他现在正在实践着,但那是因为年纪小,正在学习,还没有正式毕业。
朱有孝在这个时候就毫不客气的让他们四人组建了一个小科研团队,方以智以其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成为他们的小组长,把这些极其聪明的孩子们都放到了宋应星的门下,让他悉心指点,主要是学习化学知识,他们以后就是大明化工实业的脊梁。
除了让宋应星直接收下这些人做亲传弟子以外,还让徐光启、毕懋康、朱灵等没事的时候也来指点他们,而且自己还下功夫把从小学到高中的自然常识、物理、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都系统的回忆一遍,然后写出了一些适合孩子们学习的课本,并且让徐光启、宋应星都参与了整个过程,毕竟他们在历史上都有过编辑这些书籍的经历。
既然能够找到这些人,朱有孝就下定决心将后世有名有姓的家伙们从现在就开始寻找、培养,他们既然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必定是一时的俊才,至于有些人后来投降了满清,这些都是时代造成的,不看现在毛文龙手下的三员虎将,后世都是满清的藩王级别的人物,现在都是将军级别的家伙了,那些事情毕竟是环境造成的,不必考虑太多。
朱有孝光顾着考虑搜集人才的事情了,薄珏自从试验提取了钨以后,就见不到踪迹了,因为朱有孝、宋应星没有交给他别的试验任务,他自己却找毕懋康玩去了。在这里薄珏对枪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无论是机枪、手枪、步枪,还是手摇机枪,再有就是迫击炮、加农炮,薄珏对这些东西不但有兴趣,而且还有极高的天赋,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还给朱有孝带出了一个极大的惊喜,让朱有孝从此可以不再担忧武器的研究问题,薄珏对武器的天赋几乎不亚于毕懋康,甚至更高一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