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珍懒得管那几个白虹学生, 只管继续讲课。
她翻开科举试题册, 给学生们讲解那些儒学史学的内容, 讲完几道之后,到了中午休息的时间。
几位白虹书院凑到一起聊了起来。
“这次秋试, 我觉得王家二郎定能取的解元。”
“他辞赋做得好, 且熟知儒家经书, 一定不会差的。”
“各位也必定能中举人,先前在白虹念书尚且没太大感觉,来了青龙山, 才知, 白虹教的是多么好。”
周围原本戊班的学生,听了很不是滋味。
他们虽然年纪小,可自从大庆将秋试改为一年一次, 最小五岁便可参加科举之后, 这群人也都是考了不少次数的。
然而科举实在是太难。
同考的有太学与学馆的三千子弟, 还有经验丰富的老者, 他们念私学的, 毫无优势。
这些学生本就十分担心这次秋试, 现在还听到白虹书院的这么说, 瞬时心灰意冷。
许珍也听见了。
她原本以为, 先前打架的那个已经是极品,没想到这群学生每个都这样。
难怪小叫花不喜欢这群人。
秋试将近,顶多再搞一下押题,如果想准备经纶之类的, 太晚了。
至于押题的话,她不熟悉这朝代的科举题目,并不知道能不能押中。
许珍有些担忧,担忧了会儿觉得还是暂时不考虑了。
她正要找小叫花一块出去吃饭。
葛喜儿忽然起身跑了上来。
许珍对这个喜欢提问题的学生印象并不差,见她面色如常,丝毫看不出端倪,便问道:“怎么了?”
葛喜儿丝毫不避讳的说道:“先生,我想问问今年秋试的事情。”
周围同学听到秋试这两个字,顿时不再沮丧,齐齐看过来。
许珍立马意识到,这是高考前的心理疏导。
她重新坐到位子上,给葛喜儿拿了张软垫坐在旁边,询问:“你想知道什么?”
葛喜儿说:“我先前听先生说为官之道时,觉得我们都是可以出人头地的,可明明我们学识一般,武学普通,先生为何会这么觉得?”
白虹书院的听了后嗤笑,在后头说:“你们先生安慰你们呢,这还用问?”
葛喜儿并未搭理,继续说道:“先生之前,还觉得曹孟德是好人,先生见解总是独到,因此我想在秋试之前,问问先生,可是在我们身上看到了什么可取之处,才会说那句话?”
葛喜儿这番话落下,周围有不少学生竖耳朵听的。
他们以前并不觉得许珍有什么过人之处,甚至还有怀疑许珍,这次被大儒下跪只是瞎猫撞上死耗子的。
可葛喜儿是班上功课最好的,也是家中条件很好的。
如果她都这么说了,那这位先生一定是当真厉害的。
众人屏息倾听的时候,书堂内飞进一只灰色的鸟,撞到墙壁之上,扑腾了几下又飞了出去。
一堂寂静被打破。
许珍想,既然要心理疏导,自然是要灌点鸡汤的。
她看了眼灼灼盯着自己的学生们,询问道:“你们可知道,什么样的学生才叫好学生吗?”
周围同学大多没有说话。
葛喜儿坐的最近,搭话说:“我这样应该算不上好学生吧?”
许珍问:“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
葛喜儿说:“因为我论念书不如白虹的,论武功,也比不上李三郎和许小春。”
白虹书院虽然是私学,但教学上的确比青龙山好太多,这些学生只来了一天,就各种嫌弃。
说白虹分为四十科目,先生三十余名,包含儒学、书画、尺牍、小说等等。
而青龙山不过三名先生,教的只有经学一门功课,学生们必须全部考常科,毫无自由学习的可能。
至于武学,李三郎是将门之后,荀千春刚来的时候就揍过李三郎,后来出去学习的时候,她一个人翻遍大半江陵,刚刚又十分潇洒的镇压了白虹书院的学生。
葛喜儿对于荀千春,是十分佩服的,觉得这人若是以后能得到机会,一定会成为厉害的武官。
许珍知道的没这么多,脑中只记得今天发生的,觉得小叫花真是了不得,随便漏了手,就能被人记住。
这样的人,时刻散发自己魅力,果然是以后能当皇帝的。
她想到这,又想到了葛喜儿、李三郎还有小叫花,这三人都是反派,而自己目前收到的反派白化卡片只有李三郎一张。
也就是说葛喜儿和小叫花,三观上或许还有问题没能扭正过来,以后可能酿成错误。
许珍顿时很悲伤,觉得自己身边危机四伏。
她思考片刻后,意识到这会儿还在课堂答疑环节,连忙回忆了一遍葛喜儿的问题。
接着,她问葛喜儿:“你知道孔子的学生中,哪些是好学生吗?”
葛喜儿说道:“应该是颜回那样的。”
许珍说:“是的,但是并不止颜回一个。”
葛喜儿问:“还有其他的吗?”
许珍说道:“先进篇中,孔子和四名学生坐着论道的事情,你记得吗?”
葛喜儿说道:“记得。”
她当许珍是在考验自己,便将这篇内容说了一遍。
这篇内容说的是,孔子和四个学生坐着论道,孔子问学生,如果国君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治理国家。
子路回答说,要让一个千乘之国的百姓,在三年内都懂道理,有勇气。
冉有说,要让自己治理之下的百姓不再忧愁温饱。
公西华说,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个小国当一个祭祀和主持的司仪,掌管礼教。
曾皙说,希望自己治理的国家,可以在春天的时候,和五六个年轻人小童,一起去河边洗澡吹风,唱歌回家。
孔子最后赞同了曾皙的说法。
“虽然当时孔子嘲笑了子路,但是子路最后治理的国家,民尽力、民不偷、民不扰。冉有擅长理财,帮助季式田赋改革,公西华成了出使齐国的使者,乘肥马,衣轻裘。”许珍说道,“这些人都是努力去治理国家,并且有一定成效的。这四个学生,按照孔子的教导去治理国家,自然也都是好学生。”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