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八年十一月,李世民结束了北巡回到长安。与往年不同的是,在李渊的命令下,他不仅在通州、灵州、凉州逛了一大圈,还受命去陇右地区视察了好几处大型养马场。李世民对李渊的这突如其来的旨意弄的有些莫名其妙,和长孙无忌等人商讨了几次也不得要领,竟是怀着万分的疑虑回到长安城的。
李世民回到长安的时候,唐瑛已经回长安两个多月了。这两个多月里,她焦急地等着李渊对突厥政策上的决策旨意,可李渊就像忘记了这回事一般,不光是在她面前,在所有人面前都完全没有一丝的意思表露,而唐瑛交给他的突厥地域图册,也像是被他锁进柜子里后就忘记了似得。
不过,唐瑛却知道,李渊并不是没有考虑此事,她从李建成那里得知,李渊要求李建成在近期内将大唐每年能获得的精良战马数目做个统计,同时还要统计饲养五万战马和骑兵的所需。而李渊也在一次与唐瑛下棋时,有意无意地提及了眼下军队中哪些将领对骑兵的统御能力最强。
这些不经意的信息汇总起来,说明李渊不仅在考虑唐瑛的建议,而且是在逐步进行着规划,唯一没拿定主意的,恐怕还是军队的统帅人选。说明白一点,就是用不用李世民,这才是李渊考虑问题的难点。
而李建成既然在唐瑛面前表明了态度,也没有食言,李渊不提此事,他也不提,李渊需要什么资料,他就积极去寻找什么资料,需要什么数据,就上报什么数据。他的所作所为,让唐瑛也找不出一点瑕疵出来。但唐瑛清楚,李建成不会放弃太子之位,也不会放弃和李世民之间的争斗,而他的坚强后盾,就是李渊。对于这点,恰恰是唐瑛最难解决的困难。
“唐瑛来过府上吗?”
在回长安之前,李世民已经知道了唐瑛这一年多的经历,联想到唐瑛走之前留下的上中下三策建议,他总算完全明白了唐瑛的良苦用心,因此,回到府上,见到长孙无垢,李世民的第一句话就在问唐瑛。
长孙无垢一面亲自接过李世民的披风,一面示意香怡带上所有随侍的人退出去,等人都走光了,她才回答李世民的问题:“妹妹一回到长安,就来府上了。这两个月里,她不时过来探听殿下回来的消息,好像有很要紧的事要告诉你。”
听了长孙无垢的回答,李世民吐出一口气,神情也轻松了许多:“看来她此番在突厥大有收获。你准备一下,明天我就去看她。”
“妹妹眼下不在城里。”
“嗯?又去哪儿了?”
“跟陛下去仁智宫了。”长孙无垢摇摇头:“自从她回来后,陛下似乎离不开她了,去哪儿都带着她。”
“这是好事。”李世民不在意地摆摆手:“有她在父皇身边,对我等有利。”
长孙无垢显然没李世民这么无所谓,轻叹一声,道:“殿下不知,眼下除了咱们府上,妹妹的郡主身份,远远不如东宫良悌身份惹人注目,就连太子,每每送到妹妹府上的首饰和锦缎,还有一些器皿,都是按照良悌规矩送过去的。”
“什么?”李世民吃了一惊后,脸色不好了:“唐瑛怎么说?”
“妹妹一开始好像不知道,殿下也知道妹妹对这些东西一向不太讲究。我让灵云提醒她后,她对灵云说,他们给他们的,不要白不要。不过,倒是也没见她用这些东西就是了。殿下莫要说她,她的脾气是说不得的。”
李世民阴沉着脸,点了点头:“唐瑛那儿我自有分寸,倒是父皇和太子……哼。”
长孙无垢叹口气:“妹妹是个有主意的人,这事她一直拖着,只是,一旦父皇真下了旨意,她也拖不过去呀!我听万娘娘说,父皇已经几次给舒国公(李盖)提了这事,听说还给李总管也去过密函,依妾身看来,恐怕过不去这一年了。”
李世民慢慢地坐到榻上,无意识地敲着枕头,过了许久,才道:“李世勣被封为并州行军总管后,越加被父皇重用,而他跟我们的接触也是越来越少,几乎到了书信不通的地步。此人对唐瑛的作用太大,而唐瑛对他的影响更大。所以,若是父皇给了他什么暗示,加上对唐瑛的安排完全落实,他倾向太子是必然的。原本我不想逼唐瑛,可权衡利弊,有些事情,不能不逼她去做。”
“那,殿下准备怎么办?”
“李世勣、李靖,这两人,都不能让太子得去。眼下,我们除了静观其变外,也只能依靠唐瑛了,她咬紧牙关不松口,我料父皇也不忍心逼她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