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下沉了有四五米后,荆黎心念一动,让小壶开始吸水。
是的,并不是摄取一部分水珠,而是尝试着把壶想象成一块海绵,像喝水一样自然的吸收水。
借助杠杆,一份力气可以抬起十分力气才能抬起的重物。
利用规则,空调可以实现一份能量逆着热量传递的方向搬运3份能量的冷量到屋里,也就是能效比超过3。
某个企业家也说,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荆黎挺喜欢一句话,傻人有傻福,而傻逼没有。
但更要相信,能够抓住机遇,甚至能创造机遇的,更多的是聪明人,恰恰荆黎就是个极其聪明的人。
借助小世界曾经有水而最后消散的事实(能出就能进),借助于内外水压的差别,更参照小壶自主吸取空气的特点,他想到了这个测试方法。
显然,荆黎成功了。
用心神引导着海水降落到空间内地势最低洼的边缘深坑处,凭空出现的海水让小世界如同下了场咸水雨。
又魔幻版的扭曲降落到深坑里,没有落到大山和平地上一滴。因为这是怕正常的土地盐碱化,导致后面无法种植。
荆黎在精神力有些见底的时候赶紧停了下来,毕竟还在海底,不敢让自己脑袋昏沉。
万一淹死了或者把壶丢了,那就没地方哭去了,于是赶紧升到海面朝着岸边游去。
10分钟后他摘下设备,枕在头下,双臂摊开,躺在浅水处的沙滩上养神休息。
任凭海浪上涌又退下,冲刷着身体,像个顽皮的孩子似的。将他身下的沙子偷偷地卷走,掏空了一点又一点。
心念沉入壶中,只见坑底的一个凹陷处,汇聚出了一份大约有直径十来米的小池塘,浑浊的如同黄河的水一样,毕竟流淌时冲刷带走了原海底凹坑中太多的灰尘。
荆黎十分满意,且成就感满满。这算的上一次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了。
更没想到的是今天好事成双,随着海水的涌入小世界,青铜小壶似乎也被扩大了一大截,和荆黎的联系也更紧密了。
他感受了下,壶中世界似乎是因为水的补充,规则被唤醒修复了一部分。
一个直观的体现就是祭坛处的像符篆的纹理有些模糊的地方变得清晰了,边界的迷雾也向外推动了一部分,留出了新的一片山地和凹坑。
就连青铜壶的外观纹理也更清晰了些,那两个近似绘画的篆文也清晰了些,估计再有几次修复就可以识别出来了。
到时候荆黎就可以有依据的来查查这个法宝的底细了。
所有的变化发生后,荆黎这才后知后觉,人力有时穷,靠推理也只能猜对部分的真相,小世界毕竟是法宝的世界,规则和管理上要比起真实的世界更加的灵活和简单。
它不需要创造,靠大世界就可以补齐很多缺失的部分。这可是个好消息,它将极大的加快法宝恢复的时间。
这也给荆黎后续的行为指引好了方向,那就是先顾及种类,而不是数量,先补齐世界元素让小世界能够借助大世界的规格,自行完善出一个极小的天地循环。
自身成长的同时继续补充,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恢复和扩大,并能从这个过程中实现产出,反哺现实中的自己,毕竟光投入而不产出不是一个健康持久的运营模式。
以后要想能够快速持久的恢复壶中世界,那么就需要投入很多的资源。
而且荆黎估计吸取灵气小壶仅能恢复部分功能,材料的缺失注定要用到一些级别比较高的材料,毕竟这是一个看似金属的法宝。
这些材料现在还没有一点影子,但是没钱没特殊资源兑换,肯定是获得不了。
秉承着实现壶中小世界自循环这个理念,荆黎在休息了半个小时后,开始了下一步的行动。
那就是趁着外界太阳刚升起不久,他要尝试下能否补充下这一洼咸水池塘的生态基础。
因为海水的引进模式和包裹性的摄入有所区别,目前溶于水的无机盐跟随海水一起进入了壶中世界。
而海洋中的的细菌、微生物、微小的藻类和单细胞的生物一点都没有进入,更别提鱼虾等大型生物了。
这些都需要荆黎给单独补充,根据他简单的生物学认知,以及针对鱼缸养殖补充的知识,他明白一个道理,“养鱼先养水”。
一定不能先把鱼类等动物们一股脑的投入进去,那是养不活的,而且会废了一池子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