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岳老四与韩百子是怎么与武林盟的那几位长老商议的,反正从他们离开后,正气院清静了好一段时间,一转眼便将近八月中秋。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白茯苓每日足不出户,遥遥指挥着千晓楼替她送来各种各样她需要的消息。
例如她知道杨珩在被皇帝禁足数日后,京城收到了祁国宁安河一带豪雨成灾再度泛滥的坏消息。满朝文武现在基本上是一盘散沙,皇帝把毛家的人整死了,把夏家的人整残了,连白常山也被他整走了,正沉醉于大权在握的无限风光中,这一场来势汹汹的水患顿时将他的喜悦冲散。
朝廷六部里大部分尚书都是新官上任,负责指挥调度救灾的个个急于表现各自为战,你不听我的,我也不屑理你,国库经历过去年水患折腾已经清空,连官员的饷银都快要发不下去了,哪来的钱救灾?
去年毛家、夏家为了替大皇子、二皇子争夺储君之位,很是花了一番心力调动他们在武林在民间的力量协助救灾,今年这些人全数玩完了,加上正邪两道的大头目挂了,江湖正面临重新洗牌,瓜分地盘,谁还有功夫管什么救灾不救灾的?
朝中缺乏能够镇住局面,替皇帝调度分配人力的重臣,皇帝虽然颇有几分能耐,但朝中大小事务一件接一件,他根本应接不暇。
正当皇帝焦头烂额之际,被禁足于皇子府的杨珩写了奏章,陈述一系列赈灾方案,更主动请缨要为君分忧。
皇帝毫不犹豫地就准奏了,满朝上下愿意接下这个烫手热山芋的就只有杨珩一个,能办成是替他解决了动摇国本的大问题,不能办成就拿他当替罪羊,重重惩处,消解百姓的怨气,皇帝自然乐见其成。
他没料到的是,杨珩带人进入灾区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每到一处,那里的暴雨便会逐渐消停,一次是巧合,几次下来,民间开始流传一首民谣:
六王至,百灾止,龙王息怒迎天子。
这首民谣伴随着杨珩巡视宁安河沿岸灾区,长了翅膀一样传了开来。一些百姓甚至自动自发供奉起杨珩的长生牌位,一时间六皇子的民望几乎到达顶峰。
消息同样传回京城,本该震怒嫉恨的皇帝却毫无反应,因为就在杨珩离开京城后不久,皇帝忽然患上怪病,全身浮肿,不但无法正常行动,甚至夸张到连一张脸都成了猪头样,只能靠吞咽流食维持性命。他虽然神志清醒,但却已无法处理朝中事务,只得委派几个老臣共同协理,由几个成年皇子代他监国。
到了此时此刻,他仍不放心把权力下放到任何一个皇子手上,怕他们趁机篡位,而陆英手上的兵符也早就在他处置杨珩的时候一道找理由收回了。
陆英与林平子两个行事低调,虽然身处京城,却一副半隐居状态,倒也平安无事。
至于魔教那边,开始时确有几个大头目想当教主,为此相斗数番,结果甘遂的师弟曹梓忽然出现,连同几位教中资格最老的长老一起,公开宣称谁能够替教主报仇立下最大功劳,就公推他为新的教主。
杨珩下手对付海浮石的手段十分隐秘,只有极个别高层人物知道此事,大多数魔教与武林盟的人都并不知情。
曹梓显然是受海浮石的指使而来,很快将仇家圈定在当初力主武林盟与魔教决一死战的几个武林盟的成员门派,包括五云门、飞琼宫、吉州司徒家等等,声称他们是想一箭双雕,以他们的眼中钉武林盟主海浮石为诱饵,联合教中叛徒,在神魔石窟设下陷阱害死他们教主的。
一番推论合情合理,皇帝派在魔教中的细作虽然明知有诈,但未得上峰许可,又不能透露杨珩才是主谋,一旦透露,他们也马上有性命之忧。
甘遂之母甘青兰在魔教中经营多年,教里头忠于他们母子的占了大多数,曹梓的提议一出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皇帝意图挑拨魔教内斗的算盘落空,魔教短时间内一致对外,全力报复皇帝新近拉拢到手的几个武林盟主要门派。
待消息传到京城,皇帝还未来得及指示如何应对,就先病倒了,此事事关皇子,朝局又不明朗,皇帝身边负责指挥这些魔教细作的亲信们不敢擅作主张,只好看着好不容易得来的优势再次被扳了回去。
除去这些关乎到江湖乃至祁国未来的大事之外,还有几件让白茯苓颇为感触的小事。
一是天同国那边传回消息,十二公主水土不服,染上怪疾,脸上长满红色的小包,变得丑陋无比,皇太子本来就看不上她的中人之姿,现下更对她弃如敝履,不过是看在她的身份高贵,对她尚算客气,平日流连于一众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