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无垠的渤海海面之上,一支由三条三桅大帆船组成的船队沿着渤海海滨前进着,这是一支由灵夏商会派出的探海船,主要的任务就是沿着海滨前进,然后将沿途碰到的村镇码头记录下来,象这样的海船在整个渤海上还有着十数支,他们的主要人物就是将整个渤海探索出来,并寻找最佳的海上商路。
灵夏对海洋的战略发展,虽然是在九日会议上才正式的提出,然而早在这之前,灵夏就已经开始探寻海上的商路,并对渤海上周边的势力进行探索,而如果易灵夏为渤海中轴线,东面则有大金,后金,然后是营州,而往西,则有大燕,幽州公孙瓒等势力(具体的环渤海图过一段时间会更新。)因为夏羽和周紫晴对于海上的向往,也间接的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
艨艟巨舰已经不在是灵夏最大的战船,随着各个船厂的日益完善,规模越来越大,艨艟巨舰的建造成本和时间都已经降了下来,不在象之前艨艟巨舰只有那么十几艘,各个水营都拿其做帅船,如今灵夏船厂已经开始研制比艨艟巨船还要大的四桅大帆船,不过由于没有现成的图纸,所以进度还很缓慢。
本来四桅的大帆船的制造图纸完全可以在虚拟市场里购买,不过购买这种图纸除了要花费一大笔费用外,对船厂的独立自主发展没有什么好处,尤其是对技术的积累,如果太过依赖系统,那绝对不是一件好事,而且如今艨艟巨舰完全可以应付来自周围的威胁,并不需要急着建造出更强大的战船出来,毕竟造船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讲究的是厚积薄发。
四桅大船在缓缓的研究,但对于海洋的探索却在四月中旬就已经开始,这还说起在渤海上的一座岛屿上发现的白人,这些白人属于十七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海盗,而他们的那艘威廉伯爵号西方帆船也在暴风雨中损坏,不过抡起海上的发展,十六世纪西方的大航海时代绝对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在十五世纪,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回来病逝之后,大明朝就开始闭关锁国,而这一锁就让中国失去了一次历史上的机遇,传说中的郑和宝船也从此成了史书中的寥寥文字,其后数百年,中华再无大船。
这些白人被当时发现的人当成了稀奇的野人关笼子里带回了灵夏城,周紫晴自然知道这群人的价值,从这群白人身上,周紫晴得到了西方最精密的航海罗盘和六分仪,有了这两样航海利器,就能在大海上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来进行全球航行,而西方列国就是仰仗着这些成了海洋大国。
荷兰人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可不是白叫的,而在这群海盗之中也正好有一个航海大师,于是这经过模仿制造出来的六分仪和航海罗盘很快就装备上了灵夏的战船,而第一批就用在了四处向渤海深处探索的船只。
“船长,前方的发现数条渔船在海面上打渔,隐约能看到前方有陆地。”瞭望手兴奋的大声叫喊道。他们这支船队在海上行驶了好几天,一直沿着海岸线前行,连着二十余天,总算在西面发现了陆地。
这支船队的指挥叫做梁鸿,以前是一个渔民,在水上是一把好手,但航海却还是第一次,听到瞭望手说看到陆地,梁鸿也松了口气,大声道:“降低船速,我们靠上渔船,先打探一下附近的势力情况,然后再说。”梁鸿十分小心,因为并不是哪一个势力对外来的船只都十分友好。
不多久,几个渔民就被船上的士兵带了上来,粱鸿道:“你们不用害怕,我们是来自远处的商船队,第一次来到这片海域,所以有些事情问你们,你们只要老实回答就放你们回去,另外这些银子是你们的报酬。”粱鸿说着丢了一小袋碎银过去,大概有个十余两左右。
一个年老的渔民拿过袋子,看了一眼,掂量了两下,将钱袋收入麻布衣内,抬起头,谄媚的笑道:“大人,请问,我们一定老实回答。”
一番问答,梁鸿终于知道这附近的情况,前方属于幽云十六州,大概也就是天津卫的位置,距离黄河入海口不过三百公里,行船一日可到,而如今的幽云十六州地区可以乱成一团麻,大小诸侯十数个,相互征伐不断,这里有唐宋元明清,辽,金等大势力角逐,还有数十个不同的小势力在夹缝内生存,而他们则属于宋朝大将潘美的势力下,潘美是宋初名将,与赵家兄弟南征北战,灭南汉,南唐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北征大辽,兵败,潘美的势力在幽云十六州地界上兵算不上强,只能用中等来算,不过潘美手下却有着杨门虎将,虽然势弱,但也是自保有余。
得知潘美势力的情况,梁鸿这才决定靠上最近的海港中山港,中山港说是港其实就是一个以渔业为主的小镇,镇内的码头甚至容不下三艘三桅的帆船,而悬挂灵夏旗帜的船只的到来也引起镇内的一片混乱,最后连镇上的镇长都惊动了,带着一票百人的卫军匆匆赶往码头。
潘美的宋军在幽云十六州内可以说是实力并不算弱,宋初时期,宋军南征北战,可都是骄兵悍将,只是后来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文治武才知道宋的武力衰弱,中山镇属于潘美领地的腹地,又靠着海,所以相对比较平静,加上中国历代诸侯王朝都不重视海军,所以海上多出是一些单桅的渔船,乍看到三艘带着武装的三桅大船,自然反应大了不少。
梁鸿很是客气的下了船,解释半天才算是解释清楚,而那中山镇的县令也是将心放回肚子里,对着梁鸿还算客气,嘱咐梁鸿不要惹事,这才招呼着手下衙役回了镇衙,看着着百来个衣衫不整的士兵,梁鸿就有点好笑,如果真要打,就这百来个人,都不够他手下那奴隶精壮打的,别提船上还有一百五十精锐的士兵了。
中山镇依山靠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加上后山重峦叠嶂,郁郁葱葱的正是花开鸟鸣的时候,风景十分的迷人,中山镇是依山而建,城墙虽然不算高大,却是据险而修,易守难攻,但对海面上却是少有防备。
中山镇后山的望海亭上,一群身着儒衫的文士围聚一团,席间有三五薄酒,六七菜肴,席地而坐,坐在亭内,瞭望海边,却有一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胸怀。
王阳明,又叫王守仁,字伯安,是继一代大儒朱熹后的又一大儒,开心学之先河,是明时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而心学的创立也让王阳明成了一代文圣,对明的影响十分深远。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老师,你快看,海面上好像有几艘大船,好似不象是我们中山的船只。”王阳明的一个学生王畿仰头看着海上之风景,却突然看到三艘数帆的大船从远处而来,不由地轻咦的一声道。
王阳明和他的数个学生如今可算是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哪还有人能潜心修学,而他们这一干人只能在山下盖了几间草庐,学做陶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会不会其他势力前来攻打中山的,听说最近北面的辽人和金人很是猖狂,宣府那边久攻不克,如果出一奇兵袭中山,断去宣府后路,那宣府怕是支撑不了几日。”方献夫皱了下眉头道。
“算了吧,才不过三艘大船而已,能装下多少人,而且遍观附近几个势力,也没有任何一家势力能建造如此大船,或许是来自远方也说不定。”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