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四条腿的电影明星摘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似的针头使劲刺进犀牛的臀部。犀牛猛地一动,6个特工人员使出吃奶的力气,使劲压住犀牛。托马森镇静地把大剂量抗菌素注射到犀牛体内,又给它注射了解除麻药的针剂。

    犀牛的眼睛睁开了,它躬了躬背脊,挣扎一下。托马森不慌不忙地把注射完的针筒递出栅栏,走到犀牛身旁,一根一根地解开绳子,大家都惊慌地爬到栅栏上去,紧张地盯着犀牛。犀牛大口大口喘着气,似乎完全清醒了。托马森指指6位坐在犀牛背上的特工人员说:“轻轻地站起来,爬到栅栏上去!”

    等特工人员都在栅栏上坐稳之后,托马森解开了最后一根绳子。当他把绳索从犀牛前腿下面轻轻套出来的时候,犀牛忽然站了起来!托马森敏捷地朝后一跳,跳开有3米远。犀牛朝他直撞过来,说时迟,那时快,托马森刚刚飞身上了栅栏,“咚”

    地一声,犀牛的角猛撞在栅栏上,离他的脚不过几寸远!好险!

    人们松了口气。“拿桶水来!”托马森说。他把水泼在犀牛身上。犀牛站在泥水之中,呆呆地望着栅栏上的人们。它在栅栏里生活几天之后,就将被装进大笼箱,用卡车运送到750公里以外的戈纳州自然保护区。在那儿,它将和别的黑犀,以及大象、狮子等野生动物生活在一起,它们可以平安地生活下去,再也不用担心偷猎者的罪恶子弹了。

    就这样,每天傍晚,涅沛派来的人赶到大本营向托马森报告新发现的犀牛脚印,特工人员天天清晨出车“绑架”犀牛。4个牛栏里总是关着满满的犀牛。白天,它们气呼呼地喷响鼻;到了晚上,它们发出声调特别的叫声,好像在相互呼唤。

    到了8月底,南非干旱的冬季结束了。天气开始暖和起来,天上不时出现雨云。

    “绑架”犀牛的行动接近尾声。据涅沛报告,路亚河地区只剩下3头犀牛。不久,托马森和他的特工人员们成功地“绑架”了其中两头,剩下一头强悍的公黑犀,居然冲破了包围圈,一口气跑了几十公里,大摇大摆地闯过莫桑比克边境,成为“非法越境者”,使得“绑架”者们无能为力。

    于是,9月1日成了这一行动的最后一天。以托马森为首的特别部队,用卡车“押送”最后4头犀牛,离开大本营,浩浩荡荡开往戈纳州自然保护区。

    十几年、几十年之后,当这些被人类善意“绑架”的犀牛在自然保护区繁殖大批后代,使这种险遭灭绝的珍奇动物得以保存下来的时候,人们一定会感激这些为“绑架”犀牛而在路亚河边忘我奔走的人的。

    狗捉鲨鱼说狗会捉老鼠,人们也许还能相信;可说狗会捉鲨鱼,就难以置信了:狗生活在陆上,鲨鱼生活在海中,狗能捉住海里的鲨鱼吗?

    发现这一奇迹的是美国旧金山市斯汀哈特水族馆的李斯特先生,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动物标本采集家,几十年来亲手捕捉过各种水生动物。在捕捉活的小鲨鱼方面,李斯特先生自以为有一套很高明的办法,然而他惊奇地发现,有一些狗在这方面的本领,竟要比他高明得多!

    那是在中太平洋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坎顿岛上,李斯特先生发现海滩边的浅海中有许多身长30到60厘米的小鲨鱼,这样的小鲨鱼刚好能放进水族箱中展出,它们有黑尾鲨、柠檬鲨等,都是斯汀哈特水族馆需要的品种。于是李斯特约了另外3位同事,一起组成“捕鲨队”,他们计划捉14条不同品种的活鲨鱼回去。

    为了顺利地完成铺鲨计划,他们4人沿着海岸巡视了一番。小鲨鱼真不少,它们游窜到岸边,好像一伸手就能捉住似的。李斯特拟定了捉鲨方案:等小鲨鱼游近岸边的时候,两个人跑到海水中,在离海岸大约20米的地方张开渔网,然后把鲨鱼朝网里赶。他们满心以为,采用这样周密的方案,小鲨鱼一定能手到擒来,谁知碰到的麻烦远远超过他们原先的估计。

    在烈日下布置好渔网后,他们就开始朝同里哄赶鲨鱼。鲨鱼起先有点吃惊,它们互相碰撞着,朝四面八方游窜,就是不肯自投罗网。它们在人们的腿间游来游去,一游到网的跟前,立刻转身游开,好像它们那灵敏的嗅觉,已经觉察到网的存在。

    坎顿岛上非常炎热,一连3天,李斯特他们费尽心机,只捉到6条小鲨鱼。第4天,他的3位同事又热又累,请假到当地的海边浴场去休息一天。这样,李斯特就得“孤军作战”了。他当机立断,在当地“征募”了两名“志愿兵”。一位是美国空军驾驶员依文,他是来岛上休假的。另一位是岛上的居民、年轻的汤乌,他是中美洲汤加岛上的土著人,带着一条漂亮的黑狗布兰克。起先李斯特并没有把布兰克放在眼里,没想到后来它竟使李斯特大吃一惊。

    李斯特把依文和汤乌带到鲨鱼成群的海滩边,详尽地向他们俩介绍了他研究出来的捉鲨方案。汤乌听着,脸上露出怀疑的表情,可他还是很有礼貌地耐心听完。

    李斯特从车上拿下渔网,到海水里拉网,并请依文和汤乌负责赶鲨鱼。他提起渔网朝海水里走,偶然回过头来,望着岸上他愣住了。他发现,汤乌带来的黑狗布兰克正在沙滩上嗅着什么。再仔细一看,他不由得惊奇得张大了嘴巴:布兰克嗅着的不是别的,正是一条活蹦乱跳的鲨鱼!李斯特可怎么也弄不明白眼前是怎么一回事儿。他把网朝海水里一扔,一时竟忘了炎热和劳累,跑上岸来问个究竟。汤乌很不以为然地告诉李斯特,这没什么奇怪的,这条鲨鱼是布兰克从海水里捉上来的,布兰克擅长捉鲨鱼。

    狗擅长捉鲨鱼!这真是闻所未闻的海外奇谈!李斯特吃惊地打量着布兰克和鲨鱼,他不由得想起了他们4个人连续3天捉鲨鱼累得精疲力尽的情形,看看布兰克,他甚至觉得有些脸红呢。

    布兰克扇扇耳朵,尾巴疯狂地摆动着,“忽”地一下子又窜到水里。原来它又瞄准了一条鲨鱼。它在海水里追赶这条鲨鱼,来回灵活地跳跃着,鲨鱼朝东,它也朝东;鲨鱼朝西,它也朝西。在一片溅起的白色水花中,布兰克巧妙地用前爪按住了鲨鱼。然后它低下头,用牙齿咬住鲨鱼的背鳍,跑上岸来。它把鲨鱼放在主人的脚边,鲨鱼显然受了惊吓,在沙滩上挣扎,可身上却完整无损,也没有受伤。

    这样一来,捕鲨方案就完全改变了。依文和汤乌舒舒服服地坐在沙滩上,喝着冰啤酒观战。李斯特像交通指挥警似的站在海水中,在鲨群中寻找所需要的鲨鱼种类,指示给布兰克,而所有捕捉工作全由布兰克来承担。

    4个有经验的标本采集专家花了整整3天只捉到6条鲨鱼,而布兰克竟然在一个小时之内就活捉了8条鲨鱼!简直像没花什么气力似的!

    李斯特决定给布兰克一点“奖赏”,让它坐车回去。还让它靠在冰啤酒桶的旁边,那个地方特别凉快,布兰克显然挺喜欢。

    捕捉鲨鱼的重任能如此轻松地完成,真是出乎意料。剩下的时间,李斯特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躺在树荫下,享受海风送来的凉爽。当另外3位捕鲨队员在浴场消磨了一天,回到宿营地来的时候,他们的吃惊程度是可以想见的。起先他们怎么也不相信狗捉鲨鱼的事儿,可桶里的鲨鱼使他们不得不相信这一事实。

    第2天,李斯特他们专问为布兰克拍摄了捕捉鲨鱼的电影。布兰克那出色的捕鲨技巧给每个人留下深刻印象,它真可以称得上是“捕鲨专家”了。

    在坎顿岛上住了几天之后,李斯特才发现,布兰克并不是岛上唯一能捕捉鲨鱼的狗,岛上会捉鲨鱼的狗多得很。他亲眼看见另外两条狗巧妙地互相配合,捕捉鲻鱼:一条狗站在深水中,把那儿的鲻鱼赶到浅水里去;另一条狗站在浅水里,用布兰克的方法,捉住鲻鱼,然后一条一条地扔到岸上来。它们配合默契,一个多小时就捉了十几条鱼。这些鱼由这两只狗一起分享。

    为什么坎顿岛上的狗会捉鱼呢?这是一个有趣的动物行为学问题。李斯特对岛上的动物生态关系进行了考查,他发现,坎顿岛上本来是没有狗的。1938年,美国空军在岛上建立基地,才带来了第一批狗。当时岛上的加油站,主要是给从夏威夷飞往新西兰、澳大利亚的飞机中途加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了远程飞机,坎顿岛上的加油站不再需要了,空军基地也随着关闭,所有的人员都撤离小岛,只留下了那些已经开始在岛上繁殖的狗在岛上生活。20年以后,由于发展航天事业,坎顿岛又变成吸引人的地方,人们重返坎顿岛的时候,发现他们当时留下的狗已经变成野狗。

    坎顿岛上终年少雨,几乎没有什么淡水资源,人们用的淡水全靠蒸馏海水。在人们离开坎顿岛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狗在岛上是如何生存的呢?显然,它们巧妙地利用了别的淡水源。其中最主要的,是它们学会了捕鱼。我们知道,海生鱼类体内的液体含盐量一般都要比海水低,因此,鱼既是狗的食物,也是狗的水源。它们在逆境中被迫学会了捉鱼,这一本领使它们得以在坎顿岛上生存下来。

    今天,人们已经很难知道当初狗是怎样学会捉鱼的。也许狗是天生的“渔夫”,也许有一些特别聪明的狗首先学会了捉鱼,然后把这一本领传授给它们的后代,而那些学不会捉鱼的狗终于饿死了,使岛上剩下的全是会捉鱼的狗。总之,狗是适应环境的“天才”,它们有着人们意想不到的顽强适应能力。由于坎顿岛上野狗数量太多,现在正在捕杀野狗。布兰克也许会成为岛上最后一代狗,也是最后一批会捉鲨鱼的狗。李斯特认为这是很可惜的,因为这种具有独特本领的狗可以训练成为水族馆捕捉鱼类的助手,它们肯定会受到标本采集人员的欢迎。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