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弱的大盗呢?
人心这东西,微妙得很,主张的人不能掏出来说是真,反对的人也无法挖出来说是假。张良衡如此说,赵行德也无语相对,只看着驰道两旁的如画乐土,不觉有些恍然。
此时,敦煌城内的丞相府正堂中,大丞相柳毅正危襟正坐于案前,详细的审视着大将军府行军司所做的三个出兵卢眉的方案。
下策是派出一支大约两万人的军队,仅帮助芦眉国守城,不做它想。此策最为保守,也最为稳妥。
中策是大将军府再调四军两万军士充实西面,待芦眉国与大食、罗斯人消耗得两败俱伤,摇摇欲坠之际,再突起五万大军,一举夺取卢眉城。好处是夏国不但大大将国境西移,还得到了苦盼已久的出海良港,坏处是从此夏国要面临与罗斯国、大食国的直接冲突,大军可能受罗斯和大食两面夹击,长期陷在卢眉。
上策是在攻占卢眉前,安北军司和大将军府先渡河攻打罗斯,将罗斯国的军队和注意力吸引向东,争取能够击败罗斯,先逼迫罗斯国彻底退出对芦眉争夺,再等待芦眉城危在旦夕的时机,一举入主芦眉。再单独对付大食,还是有几分把握的。个方案的问题是击败罗斯之后,芦眉城所受的压力减小了,对盟友夏国依赖不那么大,不会心甘情愿被夏国人统治,关键还是时机。
现在夏国与芦眉仍然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关系,夏国在黑海东岸修筑的港口和城堡可以作为援军的营垒。
柳毅权衡利弊许久,最终还是提起毛笔,在上策旁边画了一个圈。罗斯人一直想往东发展,来自罗斯的马贼一直都骚扰这夏国在石山两侧的屯垦,抢掠烧杀比漠北蛮夷还毒辣,罗斯国王穆斯提又十分狡诈无耻,每次夏国派使者去质问他,他都推脱说那些马贼其实是些逃脱的叛乱贵族,夏国军队帮忙剿灭了正好。
现在大打出手的机会到了,先让安北军司做好攻打罗斯的准备吧,借口么,追剿马贼,也就是罗斯国王口中的“叛乱贵族”。柳毅微微一笑,将这份绝密的卷宗交还给等待在此的大将军府行军司马石安节。
这种军国大事,大将军府通常会和丞相府有私下的沟通,柳毅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各军司的上将军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石安节接过卷宗,翻开一看,瞥见那个圆圈,露出喜色,却叫出从前在军府的称呼道:“上将军,”自觉有误,又改口道:“丞相,您也主张取上策?”
柳毅微笑着点点头,笑道:“上策的推演是你做的吗?”大将军府的行军司马都是夏国军中的精英,将军们的左膀右臂,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推举校尉们的不足。
“正是末将。”石安节按捺住心里的激动,将腰板挺得笔直。
“很细致,也很大胆。”柳毅笑道。
“末将谢丞相谬赞。”石安节再次行以军礼,干净利落地转身退出了。
这个年轻人和丞相府的书吏们比起来,显得更有干劲。柳毅注视着那关上的大门,收敛了笑容,他之所以取上策,是不愿将国家的军队长期陷在芦眉城的僵局之中。军士是夏国社会的栋梁,长期出征在外可能会导致国内出现不可预料的混乱问题。这种情形,正是夏国的军制所要极力避免的。东面辽宋两国的平衡已经越来越脆弱,夏国军队很可能被迫东出函谷关。
作为上将军的柳毅,在面临战争的时候,只想取得全胜。而作为丞相的柳毅,在选择战争的同时,会考虑尽快把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