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因为孙纲在军事上的力挽狂澜,中国才得以转危为安,所以在他被推选为“华夏共和国”政务院参政的同时,李鸿章把负责全事的军务部也交给了他负责,由他兼任军务部长,并批准了他扩充海陆军的建议。
李鸿章和张之洞他们这些政坛大佬心里很清楚,如果不是孙纲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奠定了新的“华夏共和国”的基础,想要有今天的安定局面,是根本不可能的。
枪杆子里出政权,现在,李鸿章他们已经认识得非常深刻了。
这样一来,中国的国防重任,就压在了孙纲的肩膀上。
这了统一事权,李鸿章没有仿效西方国家,分别成立不同的“海军部”和“陆军部”而是将全国的军事指挥权集中到了军务部手里。
因为,中国从甲午战争开始,到现在的抗俄战争结束,所取得的胜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军陆军的协同作战,李鸿章认为“若按前清时分设海陆署,一旦有事,临阵不能相谐,有难不能互助,实为不妥”因此,设立了军务部,由军务部长统一负责指挥海陆军协同作战。
而孙纲多次指挥过海陆军作战“年岁虽轻,然叠经战阵,海陆军事,莫不精熟,每战皆胜,百战宿将,亦服其能”因此这军务部长一职,就非孙纲莫属了。
对孙纲来说,掌管全中国的军事力量,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满清王朝给他留下来的将近百万人的庞大“陆军”现在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清朝现在虽然没有了,但在各地驻防的满族旗兵,战斗力虽然极弱,但对刚刚新生的“华夏共和国”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在“己亥之变”刚刚开始时,除了东三省的旗兵随同满清王公亲贵讨逆外,在一些其它地省份。也有一定数量的满族旗兵响应,但由于“讨逆军”失败得太快,随后又发生了俄国的侵略,这些旗兵又都返回了驻地,由于满清王公亲贵对国家的出卖,引起了百姓的极大愤怒。很多满人官员都被汉官驱逐下台(包括总督和巡抚这种量级的),一些旗兵部队还被所在省份地练军解除了武装,现在,新的以汉人为主体的“华夏共和国”成立了,这些旗兵和国内的很多满人都惴惴不安,担心受到汉人的清算。
毕竟。满人几百年对汉人和其它少数民族地压迫造成地民族裂痕。不是那么容易修复地。
自己想整顿全国地军队。这些旗兵就很不好处理。
孙纲和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说了自己地担忧。“政务院”在经过仔细研讨之后。决定先着手办两件事。以此来消除满人对新政权地疑忌心里。让国家不至于陷入民族分裂地状态。
这头一件事。就是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丧事。“以安天下满人之心”
慈禧太后被康有为派人杀掉后。这帮人采取了和曰本人对待明成一样地手法。进行了“焚尸灭迹”处理。后来又经过战乱。现在仅仅能收集到一些慈禧太后地遗骨。而光绪皇帝因为悲伤过度。在慈禧太后被害后三天就去世了。尸体一直还放在殓宫内没能下葬。李鸿章等人商议后决定。给两位昔日地国家最高领导人举行隆重地“国葬”既表示对“前领导”地尊重。又向天下地满人显示。新政权“绝无仇满排满之意”以达到国家安定地目地。
同时。这么做地目地也是向天下人显示。新地“华夏共和国”是继承大清王朝地正统。而不是康有为弄出来地那种“伪政权”
孙纲知道后,在心里也不得不佩服李鸿章他们这帮老头子的手段高明。
这么一来,不但能安抚住满人的心,还可以堵住那些借此机会挑拨民族关系的“分裂分子”的嘴,也可以让天下的汉人不再反过来要求新政权清算满人。
而第二件事,就是在北京设立旌忠祠,将凤翔,永山,寿山。长顺等死于“己亥俄难”地满族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左宝贵等在抗俄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士一起。入祀祠中,春秋致祭。允百姓入内拜祭,并请原先翰林院的翰林们编撰己亥抗俄英烈行记,刊行天下,纪念这些死于国难的爱国英雄。
这些举动所产生的影响,确实是孙纲原来也没有想到的。
给两宫下葬入陵的“国葬”仪式举得得庄严和隆重“极尽哀荣”各地的好多满人都汇聚到了北京,给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