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善宰相与恶宰相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了回来。阿里非常感谢他,又对他说:

    "老人家,真不好意思,还得麻烦你拿几个杯子来。"

    老园丁索性对他说:"那儿是为哈里发预备的备餐间,你到里面去,想用什么,尽管自己取用吧。"

    阿里按老园丁的指点,进到备餐间里,见里面的餐具器皿全都是金银制的和镶珠宝的水晶杯。他取出几套酒杯,井然有序地摆起来,把酒倒进杯中,然后高高兴兴地坐下来,与张丽丝举杯对饮。老园丁摘来几个鲜果,给他们当下酒菜,然后自己坐得远远地看着他们。

    阿里和张丽丝边欣赏园中的优美景色,边痛饮杯中酒,越喝越多,脸腮上泛起红晕,目光变得迷离,头发也蓬松凌乱了,他们已经喝醉了。老园丁看着他们如此尽兴,心想,这对美如天仙的青年,如此快乐尽兴,竟使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与他们聚首谈心,真是机会难得!想到这儿,他就身不由己地往前挪动了一下。阿里向他招招手,说道:

    "老人家,你干吗不坐到我们身边来呢?来,来,你也尝尝这杯中物的滋味吧!"

    老园丁说:"我真的有30年不喝这个了。"

    阿里装出不介意的神情,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随即转身倒下去,呼呼地睡着了。张丽丝叹着气,对老园丁说:

    "老人家,这您都看到了,他经常这样对待我。每次喝了酒,就变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撇下我一人孤孤单单的,无人与我对饮,也没有人陪我谈笑歌唱。"

    老园丁说:"他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

    张丽丝见老人家同情自己,便趁势斟满一杯,递到老园丁面前,说道:

    "来,我敬您一杯,您千万别拒绝我的这番好意,我要看着您把它干了,也好使我感到欣慰。"

    盛情难却,老园丁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张丽丝又斟满了第二杯,递给老园丁,说:

    "老人家,请再干了这第二杯。"

    老园丁忙推辞道:"不,我不能喝了,喝了一杯,就足够了。"

    张丽丝不肯罢休,继续劝酒道:"我非敬您这杯不可。"

    老园丁推辞不过,只好接过来,又喝了一杯。张丽丝又斟了第三杯,递给老园丁。这时阿里猛然醒来,坐起来,对老园丁说:

    "老人家,这是怎么回事儿呀?刚才我斟酒敬您,您不肯喝,说什么您有30年不喝这个了;可是您现在这是怎么了?您怎么又开戒了?"

    老园丁面带愧色地说道:"指安拉起誓,是她一定让我喝的。"

    阿里听了,不禁笑出声来。张丽丝看了他一眼,悄悄对他说:

    "你别傻笑,也别管他,等会儿让你瞧好的。"

    说完,她为阿里斟酒,阿里也为她斟酒,两人对饮起来,只是不理老园丁。他俩你一杯我一杯地对饮着,老园丁看着有气,忍不住叫道:

    "你们只管自己喝个痛快,却不理睬我,这成什么体统?真是岂有此理!"

    老园丁气得浑身发抖,阿里和张丽丝却笑得前仰后合。笑了一阵子,他们才为老园丁斟酒,三人一直饮到半夜。这时张丽丝说:

    "老人家,我要燃一支蜡烛,可以吗?"

    老园丁说:"可以,你去燃一支好了。"

    得到老园丁的允许,张丽丝点燃了所有80支蜡烛。她刚坐下来,阿里又站起来说:

    "老人家,您该让我点一盏彩灯吧?"

    "去吧,"老园丁说,"你去点一盏好了,可是不必多点,免得麻烦别人。"

    阿里站起身来,顺序把窗前挂着的80盏彩灯全都点上了。这样一来,整个消愁宫一下子变得灯火通明,光耀夺目,灯光摇曳,似乎在欢快地舞蹈。老园丁喝到这会儿,已经醉意,他站起来,走到窗前,把所有的窗户都打开来,然后在欢乐的气氛中,边朗诵诗歌,边开怀畅饮,得意忘形。

    这天夜里,月色清朗,哈里发拉施德在宫里凭窗观看底格里斯河的夜景,只见河面上映照出万道金光,他寻光看去,发现那些光源原来是从消愁宫里发射出来的,他想,一定是有人将消愁宫里所有的灯烛点燃了,心中一阵气恼,便命人传宰相张尔蕃来见。宰相张尔蕃听说哈里发夜里召见他,心想一定是发生了大事情,便慌里慌张地赶来。哈里发一见到他,这气就不打一处来,张口便骂道:

    "你这个坏家伙,莫非巴格达失守了,你也不报告我吗?"

    宰相张尔蕃莫名其妙,忙问:"陛下所言,我怎么一点儿也听不明白?"

    哈里发说:"巴格达若是未曾失守,消愁宫的窗户不会开着,里面的灯烛也不会全都点燃!你真该死,既然有人敢于这样做,显然是胆大妄为,企图篡夺王位了!"

    听了哈里发的斥责,张尔蕃吓得浑身发抖,用颤抖的声音问道:

    "有这等事?消愁宫的窗户开着?里面的灯烛燃着?陛下何以见得?"

    哈里发不耐烦地说:"你有眼睛,你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宰相张尔蕃半信半疑地走到窗前,抬头向底格里斯河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消愁宫里灯火辉煌,放射出万丈光芒!他这一看不要紧,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来。面对这种尴尬的情况,他开始搜肠刮肚,想个办法搪塞,否则,哈里发治罪下来,肯定会让他吃不了兜着走的。他想老园丁为人真诚厚道,要为他找个借口,落个为自己解脱,息事宁人,于是他说:

    "陛下,上个礼拜五,那个老园丁来找我,说是希望在陛下执政的这个升平时代,使他的儿子们高兴快乐一番。我问他需要什么,他说他想托我恳求陛下恩准他在消愁宫中替儿子举行割礼仪式。当时我答应转达他的要求。可是后来事情一忙,竟忘记禀告陛下了,请陛下息怒。"

    哈里发不听则已,一听这火气就更大了,说道:

    "大胆的张尔蕃!原先你只是犯了一个罪过,现在看来你又犯了第二个罪过。你听着,首先,你未把这桩事禀报于我;其次,你未能使老园丁如愿以偿。他既然来见你,恳求你半天,惟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几个钱来维持生活。可是,你又是怎样做的呢?你既不给他任何东西,又没将情况禀告我,你该当何罪?!"

    宰相张尔蕃惶恐万状,连声说:"请陛下息怒!请陛下息怒!"

    哈里发又说:"我一定要在天亮之前,到消愁宫去一趟。你知道那个老园丁为我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他为人厚道,又十分廉洁,经常与老弱病残和穷苦人结交往来,关心他们。我想他们今晚会在那里聚会,其中不乏善良而又有难处的人,我亲自到他们中间去,访贫问苦,会给我们带来好影响,也会给他们带来好处,尤其会给老园丁带来快乐的。"

    哈里发说一不二,即刻动身,他让宰相张尔蕃和重臣马师伦陪同,三人都化装成商人模样,乘夜深人静,走出王宫,一直往快乐园走去。来到园门口,见园门洞开,哈里发便说:

    "你们看,如此深更半夜,老园丁却不关园门,这可不是他的习惯呀!"

    他们往里走,穿过花园,来到消愁宫下面,哈里发说:

    "张尔蕃,在和他们见面之前,我要暗中打听一番,看看他们究竟在干什么,你注意观察一下他们。奇怪的是他们怎么没人诵古兰经呢?"

    哈里发抬头看见一棵高大的胡桃树,又说:

    "张尔蕃,这棵树的枝干靠近窗户,我要爬上树去亲眼窥探个究竟。"

    说着,哈里发不顾一切地爬上树干,攀缘着从一个树枝爬到另一个树枝,一直爬到靠近窗户的一个树杈间,坐在上面,用手拨开树枝,从窗口往里一看,只见里面有一对年轻美貌的男女和老园丁坐在一起,都手持酒杯,边饮酒,边吟诗。哈里发亲眼看到老园丁的行径,脑中一股无名怒火一直烧到眉梢,气急败坏地从树上溜下来,气喘吁吁地对宰相说:

    "这还了得!这个时代简直已无廉洁可言,也不存在什么廉洁之人了!"

    哈里发的无名火,也把宰相给烧糊涂了,他一时弄不明白哈里发究竟为什么要发这么大的火。生这么大的气,只好自己爬到树上去,定睛一看,只见老园丁正和两个陌生人举杯畅饮呢!他大吃一惊,险些儿从树上掉下来。他想,这回是死罪难逃了,他怀着无限恐惧的心情从树上下来,浑身颤抖着站在哈里发面前,垂头丧气地一言不发。

    "张尔蕃!"哈里发打破沉默,对他说道,"赞美安拉,他使我们成为遵循教律的人,并教我们不犯那种伪善的罪恶。你也看到了,这种情况是教人难以容忍的!可是究竟是谁勾引这些人到这儿来的?是谁把他们领到我的宫中来的?不过,像这样漂亮的青年男女,我还是生平第一次看到。"

    宰相张尔蕃听了哈里发的话,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感到惶恐不安,另一方面似乎从哈里发的话中看到了一线希望,忙说:

    "陛下说得对。"

    哈里发沉默了一会儿,对宰相张尔蕃说:

    "不如这样吧,让我们再到树上去,看看他们究竟说些什么?"

    于是,哈里发和宰相相继爬到树杈上,稳坐在那里,定睛看着他们。只听老园丁说:

    "为了喝酒,我把尊严都抛弃了!可是只喝酒,不弹唱,也是不够尽兴的呀!"

    张丽丝说:"老人家说得对,要是这里有乐器,我倒是可以献上一曲的。"

    老园丁听说张丽丝能弹奏乐器,便起身去取来一把琵琶,哈里发在树上仔细一看,原来是宫廷著名艺人伊斯哈格用的乐器,便对宰相张尔蕃说:

    "如果这个女子弹唱得不好,我就把你们一个个钉死!如她弹唱得好,那么我就饶恕他们,只钉死你一个人!"

    "陛下,但愿她弹唱得不好。"宰相说。

    "为什么?"哈里发奇怪地问。

    "她弹唱得不好,您就把我们全都钉死,这样,我们即使是在另一个世界,彼此也不会寂寞的呀。"宰相解释道。

    宰相的话,反倒使得哈里发忍俊不禁。

    这时,张丽丝从老园丁手中接过琵琶,调好了弦,从从容容地弹起来,那抑扬顿挫的音调中,隐藏着一种可以熔解钢铁。激动白痴的魔力。她弹罢一曲,又舒展歌喉,唱道:

    我们相亲相爱又可怜,

    企盼同情又无从依恋,

    为爱情结伴克服困难,

    切望得到庇护与支援。

    张丽丝美妙的声音。动人的演唱,打动了哈里发的心,他竟失声叫道:

    "妙极了!美极了!像如此美妙动听的歌声,我平生还是第一次听到呢!"

    宰相见哈里发转怒为喜,觉得自己也转危为安了。他俩从树上溜下来,站在消愁宫前,却徘徊不知所措。哈里发说:

    "我实在忍不住了,我要进去,面对面地听那姑娘弹唱!"

    "陛下,"宰相婉言相劝道,"您现在进去是不合时宜的,一是会打扰他们,二是老园丁会因为您的突然出现,而会当场吓死的。"

    "那么,"这回轮到哈里发恳求宰相了,"依爱卿之见,用什么方法才能使他们认不出我来呢?"

    宰相张尔蕃被问,却又一时想不出锦囊妙计,感到十分为难。于是他们边走边想,漫步来到河边,无意间发现一个渔翁正在宫墙下打鱼。

    原来,曾有一次哈里发在消愁宫中小住时,听到窗外有嘈杂之声,便问老园丁:

    "是何人敢在我的宫墙下喧哗?!"

    老园丁答道:"启禀陛下,那是打鱼人的声音。"

    哈里发吩咐道:"下去告诉他们,今后不准再到这里打鱼。"

    从那以后,消愁宫附近便绝对禁止人们打鱼。可是这天晚上,渔翁发现园门洞开,以为园中无人严密看守,便乘机溜进来打几网鱼。不想,哈里发亲驾到此,顿时吓得面无人色,慌忙瞪着死鱼般的眼睛,对哈里发说:

    "陛下,请千万开恩,我今晚偷着来冒死打鱼,实在是迫于饥寒,是万不得已的呀!"

    不想,哈里发不但不开罪于他,反而和颜悦色地对他说:

    "既然如此,你替我打一网鱼好了。"

    渔翁喜出望外,变愁容为笑脸,立即抖擞精神,将网撒在河中,等了一会儿,拖上网来,一看,里面有好几种鱼。哈里发见了,非常高兴,对他说道:

    "这些鱼我要了,另外,我还要用我这身衣服,换你身上的衣服穿呢!"

    渔翁被搞糊涂了:把一网鱼献给哈里发,这是天大的荣幸,可是,用自己身上的又脏又旧又臭的衣服,换哈里发的著名缝衣匠专为哈里发缝制的丝织锦袍,那就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正疑惑间,哈里发却真的脱下身上的锦袍,他也不得不把自己那补了不知多少补钉。沾满污垢的黏糊糊的长袍脱了下来,又把头上那条戴了三年多未曾洗过。烂成破条条的缠头摘下来,颤颤抖抖地交给哈里发。

    哈里发接过渔翁的长袍和缠头,迫不及待地穿戴起来,扮成渔翁。可是,他刚穿上不久,浑身就感到刺痒难耐,原来,渔翁的破长袍和缠头里生了许多的虱子,爬到哈里发皮肤上。脖子上,狠命地咬着,咬得哈里发直叫唤,他从脖子上摸着两只虱子,对渔翁说:

    "平时你打不着鱼,却养了不计其数的虱子!"

    渔翁慌忙说:"启禀陛下,您刚穿上,旧衣里的虱子对您感到新鲜,纷纷光顾您,您对这些又不习惯,所以很不自在。不过,时间久了,彼此习惯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哈里发说:"你这个该死的家伙,还油嘴滑舌的呢,我真的不习惯于穿这种衣服。"

    渔翁说:"陛下,小民斗胆向您进一句忠言,陛下要想掌握一种可以谋利的技能,最好穿上这种衣服。"

    "去你的吧!"哈里发笑了,不想再和他搭腔。

    哈里发用绿草盖好鱼笼,慢步走到宰相张尔蕃面前。宰相张尔蕃以为是渔翁来了,大吃一惊,说道:

    "你这个渔翁,还提着鱼笼东转西逛呢,还不赶快逃命!待到哈里发怪罪下来,你的脑袋就得搬家了!"

    哈里发听了,不禁笑出声来,定睛一看,才知来人正是哈里发。

    "这就很好了,"哈里发笑着说,"你是我的宰相,都一时认不出我来,这说明我的装扮是成功的。至于那个老园丁已经醉眼,就更难认出我来了。现在,你就在这儿等着我,让我一个人进去。"

    "遵命!"宰相领旨,站在门外守候。

    哈里发走进消愁宫,来到大厅前,举手敲门。阿里在里面听到门外有人敲门,便对老园丁说:

    "好像有人在敲门呢!"

    老园丁站起来,东倒西歪地走到大厅门前,问道:

    "谁在敲门呀?"

    "是我,渔翁,"哈里发答道,"听说您这儿有贵客来,我特意给您送鲜鱼来了。"

    阿里和张丽丝听到渔翁送鱼来了,高兴得很。老园丁打开门,一把拽住鱼笼,说:

    "你这个小偷。赌棍,乘我不留神,跑进来偷着打鱼!你送什么鱼来了?"

    哈里发打开鱼笼,让他们看里面的鱼还在蹦着呢。张丽丝说:

    "这么新鲜的鱼,要是煎熟了来吃,那该多好呀!"

    老园丁赞同地说:"说得在理,渔翁,你干吗不把鱼煎熟了送来?去,去把鱼煎熟,再拿来给我们!"

    "好吧,"哈里发答应着,"我这就去煎熟它,再送给你们。"

    说着,哈里发从大厅里退了出来,来到宰相张尔蕃面前,不免唉声叹气起来。宰相张尔蕃见状,忙问:

    "陛下,事情进行得怎样?"

    哈里发悻悻然说道:"他们吩咐我去煎鱼呢。"

    宰相张尔蕃说:"陛下,这成何体统!他们怎敢吩咐您去做这般下人干的活儿呢?还是我去煎鱼吧。"

    "不,"哈里发说,"一不做,二不休,我一定去亲自煎鱼。"

    哈里发说罢,提着鱼笼,来到老园丁的茅舍里,进去一看,见茅舍虽小,用品却很齐全,连盐巴。蕃红花。茴香都不缺少。于是他生着炉子,支起煎锅,精心地煎熟了鱼,摆放在芭蕉叶上,再到园中摘了几个柠檬,然后端到大厅里,摆放到他们的面前,让他们吃个够。阿里吃完鱼,从衣兜里掏出在动身时带来的三枚金币,递给哈里发说:

    "渔翁,今天晚上你给我们端上来又鲜又香的鱼吃,使我们十分尽兴。喏,这点钱你拿去吧,如果在遭难之前我认识你,那就不一样了,我一定会让你富足起来,不再为衣食犯愁了。"

    哈里发拾起阿里扔过来的金币,吻了吻,放进衣袋里,说道:

    "蒙您赏赐,实在感激不尽。还望您恩上加恩,让这位姑娘唱上一曲,给我听吧。"

    阿里对张丽丝说:"渔翁喜欢听你唱歌,你就唱一个吧。"

    张丽丝点点头,抱起琵琶,调好了弦,轻举五指,边弹边唱道:

    一个柔和温顺的女郎,

    弹奏琵琶在为你歌唱,

    她的歌声震动了心房,

    盲人的双目为此闪亮,

    哑巴也称誉叫好鼓掌。

    你的光临使黑暗亮堂,

    也使我们感到甚荣光,

    让我们用樟脑与麝香,

    为迎君驾临打扫厅房。

    优美的歌唱,动人的词曲,使哈里发为之深深陶醉,他无法抑制兴奋的情绪,不由自主地高声叫道:

    "好,太好了!"

    阿里乘着醉意说:"渔翁,你这么兴奋,是不是看中这个姑娘了?"

    "是的,确实是这样!"哈里发忘乎所以地说。

    "那好吧,"阿里进而说道,"我把她当作礼物送给你好了。这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馈赠的礼物,他不希望你的报答,也不至于索回他的礼物。"

    阿里说完,站了起来,命他带走姑娘。张丽丝却着急了,说道:

    "主人,未经话别,就这样分手吗?如果非分手不可,那就请等一下,让我和你话别吧!"张丽丝说完,又抱起琵琶吟道:

    伤心人泪如泉涌,

    哈高后裔在我胸;

    我为你前呼后拥,

    你为我背叛主公;

    不辞奔波与背井,

    却把我许配渔翁;

    愿安拉让你走红,

    永不寂寞不受穷。

    阿里听她吟罢,也情不自禁地吟道:

    分离之际你向我话别,

    伤心之泪让人甚痛切,

    今后何为难以说明确,

    活着的人将把谜底揭。

    听了这对青年令人悲痛的吟诵,哈里发感到切肤之痛,觉得自己有必要对其中的隐情问个水落石出,便对阿里说:

    "我的主人,这个姑娘的话中有话,告诉我吧,她的主人到底是谁?你究竟违背了谁?有谁向你勒索什么?"

    "渔翁,"阿里说,"我和这个姑娘之间发生的遭遇,真是一言难尽呀!"

    哈里发追问道:"那么,你能不能对我说说你的遭遇?我很想知道你和这个姑娘所经历的一切,如果你说了,也许对你们会有帮助呢。"

    阿里沉思了一会儿,便将他和张丽丝的遭遇从头至尾。原原本本地叙述一遍。哈里发听了,不胜感慨,随即问道:

    "现在你们有何打算?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呢?"

    阿里说:"世界大着呢,我想不愁没有出路。"

    哈里发说:"我看这样吧,我写一封信,你带去交给你们的国王,他看了这封信,肯定会照顾你,从此不再伤害你们。"

    听了他的话,阿里连连摆手,说道:"你别拿我们开这么大的玩笑,你也不想想,世上哪有这个道理,一个渔翁怎么能致信国王?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哈里发耐心地说:"话可以这么说,但是,我也可以告诉你,我曾经与你们国王同窗共读,而且好得难分彼此。我们步出校园后,分道扬镳,他很走运,步步高升,最后成为一国之君。可我却十分倒霉,仕途走不通,反而步步失意,最后落泊成一个打鱼的凡夫俗子,与他天各一方。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写这封信,相信他看在我们同学一场的情面上,会帮这个忙的。我也深信,即使我每天写信给他,请他帮忙,他也会乐此不疲的。"

    阿里听了他的一番话,半信半疑地说:"那好吧,既然如此,你就写吧。不过,写完了得让我看看。"

    于是,哈里发提笔写道:"何鲁纳。拉施德致书藩王阁下,朕念阁下劳苦功高,特准你退职;今委宰相哈高之子阿里前去接替,掌管国家大事。见诏书后,须即刻交替,勿违此令。"

    哈里发写好了诏书,便交给阿里。阿里接过来,吻了吻,把它放在缠头里,告辞离开,送信去了。

    这时,老园丁仍酒意,对渔翁的举止言词颇有微词,指着他数落道:

    "你这个最下贱的渔翁,你送来几条鱼,顶多值一块钱,可是你却获得了三个金币,不仅如此,你得寸进尺,还想领走这个姑娘吗?"

    哈里发受到老园丁劈头盖脸地一通数落,气得难以按捺心头的怒火,他大声怒骂老园丁,同时举手向马师伦示意。见到哈里发举手示意,马师伦闪身跳了出来,逼近老园丁。这时,张尔蕃预先安排派人从王宫取来哈里发的宫服,请哈里发换上。哈里发衣冠楚楚地出现在老园丁面前,吓得老园丁顿时清醒过来,呆呆地说不出话来,他狠狠地咬着自己的手指,自言自语地说:

    "这是怎么回事儿?我这是醒着,还是在梦里呢?"

    哈里发瞪着他,说道:"老园丁,你这么大年纪了,你这是干了些什么事!"

    老园丁完全清醒过来了,颓然跪到地上,苦苦求饶请罪。哈里发见他十分尴尬,又很可怜,便饶恕了他。哈里发又吩咐带张丽丝进宫,安排她单独住在一幢宫室里,派专人侍候她,对她说:

    "我要告诉你,我派你的主人阿里去做巴士拉的国王。我将要派人给他送去最好的衣服,顺便安排让你去跟他见面。"

    再说,阿里携带着哈里发的亲笔信,日夜兼程,不辞艰辛,赶到巴士拉,一头闯进王宫里去。国王听说有人来送信,便亲自出面接见。阿里拜见国王,呈上书信。国王接过去一看,才知道是哈里发下的圣旨,立刻站起来,吻了三遍,然后对阿里说道:

    "一切都明白了,我惟尊哈里发的命令不误。"

    说完,国王便准备召集四大法官和各部大臣,要当众宣布退位,把王位让给阿里。正在这时,宰相萨威上前把诏书拿到手中,看了看,两把将诏书撕碎,猛然塞进嘴里,狠狠地嚼了嚼,唾到地上。宰相萨威这突如其来的举动,震惊了四座,国王又惊又气,怒斥他道:

    "你这个该死的家伙,如此胡闹,还有王法吗?"

    "启奏陛下,"萨威一本正经地说,"此人未曾谒见哈里发,也不曾和他的宰相见面,他是个招摇撞骗的惯犯。如今,他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随心所欲地摹仿哈里发的笔迹,伪造诏书,他罪该万死!请陛下三思,倘若哈里发下诏书来,为何不派特使带着诏书上谕陪着他来宣旨,让他来接替你的王位呢?这不明明白白地表明他不是从哈里发那里来的吗?退一万步讲,如果哈里发要派人来接替你的王位,显然应该是派御前大臣或宰相亲自陪同前来的,这才是合乎规律的程序。可是,眼前的事实却是他只身一人前来下诏书。上任,这显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听了宰相萨威的一席话,国王束手无策了,便问他:

    "那么,按照你的说法,我该如何对待呢?"

    "那好办,"宰相萨威转动着眼珠子,说道,"你把这个青年交给我来处置好了。我要派得力之人前往京城报告,如果真有其事,就教他带上谕和委任状回来,否则,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冤家对头,是图谋不轨的,他就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

    "好吧,"国王认为有道理,便命令道,"那就照你说的办吧。"

    宰相萨威得到国王的允许,一把扯住阿里的衣领,把他拽到相府里,遂命令家丁将他毒打一顿,直打得他不省人事,又给他带上手铐脚镣,关进地牢中。他还把狱卒叫去,面授机宜,对他说:

    "你在我这里干了多年,你应该知道,我待你不错!你听着,我要你好好看守这个青年,不分昼夜地鞭打他,绝对不能让他安稳地呆着!"

    "是,我照您的吩咐去办就是了。"狱卒口中答应着,可心中却对宰相萨威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他对宰相的命令阳奉阴违,把阿里带到地牢后,关上门,打扫好房子,安置座位,在长凳上铺上皮垫,把阿里的镣铐卸掉,让他休息,对他十分优待。尽管宰相萨威欲置阿里于死地而后快,每天派人前往地牢监督。嘱咐狱卒严刑拷打阿里,那狱卒表面上唯唯诺诺,表示坚决照办,实际上在40天里,却始终精心保护阿里,使他免受折磨。

    在阿里被关进地牢后的第41天,国王突然收到了哈里发派人送来的一批礼品。国王面对这些珍贵礼品,反倒没了主意,他召来宰相萨威和众大臣进宫面议,大臣中有人说:

    "这些礼品,兴许是送给新王的。"

    "不,"宰相萨威忙说,"不是这样的,阿里是个骗子,他刚来时,就该被处以死刑了。"

    国王说:"你怎么早不提醒我呢?快去把他押来,让我处他死刑好了。"

    "是!"宰相萨威迫不及待地应声道,"我这就去办。不过,我想先在城里宣布阿里的罪状,百姓都想亲眼看到他被处死,我可以让他们到王宫广场上亲眼目睹他人头落地的情景。这样,才能化解我心头之恨,也可以让那些嫉妒我的人感受痛苦的滋味!"

    国王说:"不管怎么着,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好了。"

    宰相萨威见国王听任自己的摆布,心中感到无限的快慰。他三步并作两步赶回省府,吩咐省长照他的意图宣布阿里的罪状,并责令百姓前去王宫广场看热闹。可是,百姓们都知道宰相哈高的为人,听到哈高之子阿里要被处死,便伤心之至,痛哭流涕,课堂里的学生。市场上的商人。居家的市民,无不洒下同情的泪水,百姓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被官兵驱赶到王宫广场。有一个人偷着跑到宰相府中的地牢前探听情况。只见宰相萨威在10个侍卫的簇拥下,亲自到牢中提取阿里,命令狱卒道:

    "快把那个坏蛋给我押出来!"

    狱卒忙说:"他已经被我折磨得死去活来,大人请留步,让我去带他来吧。"

    狱卒转身走进牢中,脱掉阿里身上洁净的衣服,换上又破又脏的衣服,这才带他走出牢门。

    阿里抬头看到萨威那得意而奸诈的神情,便气得浑身发抖,正告他道:

    "你不要以一时得手而忘乎所以,未来的事情是难以预料的。古代的帝王公侯们横征暴敛,无恶不作,可是到头来,他们的结果又如何呢?"

    萨威用轻蔑的口吻说:"你小子别拿话来威胁我,我今儿个就是要拿你开刀,给那些胆敢跟我作对的巴士拉人一点颜色瞧瞧,让人们知道我的厉害!未来的事情我管不着,时势的变迁是难以料定的,古语说得好,消灭仇人,便可万事如意。"

    宰相萨威说罢,命令侍卫拉着阿里到城里游街示众。这些侍卫心中对萨威不满,可是又不敢违抗他的命令,他们恨不得将恶宰相萨威碎尸万段。他们慑于萨威的淫威,不得已把阿里带到城中游街,最后将他押到王宫,拴在宫窗下面的皮垫上。刽子手走上前来,勉为其难地对他说:

    "对不起,我是奉命来行刑的,你有什么要求,就请说吧,我一定会满足你的。国王从窗户露面时,你的生命就完结了。"

    阿里沉着地说:"我胸中的怒火在燃烧,口干舌燥,给我一杯水喝吧。"

    刽子手拿来一个水罐给他,阿里刚要喝水,宰相萨威却赶来,一脚踢翻了水罐,大发雷霆,斥责刽子手,命令他即刻行刑。刽子手迫于无奈,用一块布遮住阿里的眼睛,准备行刑。这时,在场的人们实在看不下去了,一齐怒吼骚动起来。这时,国王来到窗口,看到远处尘土飞扬,弥漫天际,他觉得奇怪,便问宰相萨威:

    "这是怎么回事儿?"

    宰相萨威也看到了飞扬着的尘埃,却忙说:"不管怎么着,先处决犯人再说吧。"

    "不,"国王制止说,"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等等看,究竟看发生什么事?"

    那突然弥漫在空中的尘土,原来是哈里发的宰相张尔蕃率领一队人马飞奔而来造成的。这支人马突然开来巴士拉,是因为自从阿里离开巴格达后,哈里发忙于朝政,疏忽了打听阿里上任后的情况。直到第30天以后,哈里发无意间闲步来到张丽丝住的宫室前,听到她在哭泣,他推门进去,问她为什么如此痛哭流涕?她说:

    "陛下,您曾答应送我回去,现在恳求陛下实践诺言。我在这里已住了30天了,日夜痛哭,寝食不安。"

    这时,哈里发才猛然想起阿里自上任后,一点儿消息也没有。便对宰相张尔蕃说:

    "30天以来,我一点儿也不知道阿里的消息,莫非他遭遇不测。被人杀害了?如果这里面有什么不幸的事变,我定要严惩作恶者!你即刻动身前往巴士拉,亲自调查这件事,你必须弄清事情的真相,如果巴士拉藩王未按我的旨令办事,那么你尽可将他和他的宰相一并解来见我。"

    宰相张尔蕃奉哈里发之命,率领一队人马,动身启程。他们日夜兼程。浩浩荡荡地赶到巴士拉。人马进了巴士拉城,发现王宫附近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便问行人是何原因,行人纷纷告知是因为阿里行将被处死。于是,张尔蕃忙奔进王宫,高呼刀下留人。张尔蕃再次传达上谕圣旨,宣布阿里为新王,并根据国王和宰相萨威所作所为,下令将他们逮捕归案。阿里受尽了磨难,终于成了巴士拉国王,当日登基,坐上了国王的宝座。

    张尔蕃在巴士拉住了三天,被奉为上宾。阿里对他说:

    "我非常惦念哈里发,希望和他再见一面。"

    张尔蕃说:"那我们一道回巴格达吧。"

    翌日晨,张尔蕃和阿里率领人马,押解着巴士拉前国王及其恶宰相萨威离开巴士拉,日夜兼程,回到巴格达。他们谒见哈里发,报告阿里在巴士拉几乎被害的全部经过。哈里发听了,十分气恼,抽出上方宝剑,对阿里说:

    "你拿这把宝剑,去把你的仇人的脑袋砍下来。"

    阿里谢过哈里发,接过宝剑,走到萨威面前,瞪着他说道:

    "我是本本分分做人的,你也该守本分!"

    说完,阿里转向哈里发说:"陛下,他对我不仁不义,我却以德报他。"

    哈里发说:"你可以饶恕他,但是他违抗我的命令,又为非作歹,民愤极大,当处死。马师伦,你来执行吧!"

    马师伦领命,手起刀落,结果了恶宰相萨威的性命。

    哈里发问阿里:"你说说看,你要我赏你什么?"

    "陛下,"阿里不假思索地说,"我不要做巴士拉国王,我惟一的心愿就是能在御前侍奉陛下。"

    "好吧,我答应你的请求。"哈里发说道。

    哈里发吩咐让张丽丝来见,并将她赏赐给阿里,并委任阿里为侍臣。从此,阿里和张丽丝便在王宫里住下来,一起幸福的生活着。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